日前,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13岁的岳钧涵凭借自创的“人工耳蜗术后智能听觉康复训练系统”,从众多比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一等奖。
开发智能系统助力听障人士
岳钧涵十一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导致听力急剧下降,最终不得不依靠人工耳蜗恢复部分听力。经过干预治疗,他发现尽管听力有所恢复,但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依然难以分辨和理解声音的内容。
“在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我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声音场景,压根听不清他们到底在说什么?!痹谰匾涞?。正是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发明听力康复训练系统的想法,希望通过科技手段,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有听障问题的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有声世界。
在指导老师文杰的帮助下,岳钧涵开始了他的发明之旅?!八且桓鲅艄庾孕诺暮⒆樱M芡ü萍即葱氯グ镏嘤刑跽习娜??!蔽慕芩档馈?/p>
发明过程中,岳钧涵遇到不少挑战。从最初的想法构思,到技术实现,再到硬件设备的选择与搭建,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汗水。他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结合AI智能技术,打造出一个集听声辨位、复杂声音辨识、高频声音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听觉康复训练系统。
“我们最开始考虑用很多工具语言,最终选择了Python,因为它有很多第三方库可以直接调用?!蔽慕芙馐偷?。在硬件方面,岳钧涵设计了一个小型手提式微电脑,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按钮与系统进行交互,选择不同场景进行听力训练。
过关斩将荣获省级一等奖
今年4月10日至13日,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州市执信中学举行。带着这份充满心血的发明,岳钧涵踏上了省级大赛的舞台。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省赛现场,他遭遇了“突然袭击”——评委们没有按照常规流程让他先演讲再答辩,而是直接提出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岳钧涵迅速调整策略,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阐释了发明的意义和价值。
“我告诉他们,听障人士在做完耳蜗手术后,虽然听力得到提升,但仍然需要通过训练来适应各种声音环境。我的发明就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这种训练?!痹谰怠>环?,他终于赢得了评委的认可,不仅荣获大赛一等奖,还斩获了广州二中校长创新奖。
获奖后的岳钧涵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介绍,自己的发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拔蚁M飧鱿钅磕芄话镏礁嗟娜?,不仅限于听障人士,还包括那些有语言障碍的老人和小孩?!痹谰硎荆苹韵低辰谐中?,增加更多有趣的功能和训练模式,提高用户参与度和训练效果。
指导老师文杰也对岳钧涵的发明充满期待:“他的项目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粗糙的界面阶段,后期如果涉及专利申请和生产等环节,我们会尽力把它做得更好。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让这个项目能够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p>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