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内容
人道观察 让每个青春的梦想都不被辜负
文|本刊记者 刘晔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力促进了残疾人高考合理便利在制度层面上的贯彻落实,改变了众多残疾人的命运?!笆奈濉逼诩?,每年有三万多名残疾人圆梦大学,在校的残疾大学生数量超过10万。(图 视觉中国)
河南肢残男孩陈一豪考入郑州大学,安徽4名视障考生圆梦长春大学,湖南听障女孩陈隋郁收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河南脑瘫男孩仝顺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近日,高校录取结果陆续揭晓,多个有关残疾考生的暖闻深受社会关注。其中“玻璃娃娃”田艳青凭借高考631分(少数民族加分10分)的成绩被武汉大学历史学类专业录取,更令人钦佩不已。
19岁的田艳青从小患有罕见病“成骨不全症”,发病率不足万分之一。这种疾病使她的骨骼异常脆弱,出生至今,她的右腿已经骨折过7次,一次轻微的转身,都可能导致她的骨头断裂。
面对病痛的挑战,田艳青没有低头,凭着不屈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渴望,她加倍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22年,田艳青以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巴东一中。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她激动地说:“我的身体有障碍,但我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币皇奔淙梦奘撕炝搜劭簟?/p>
上大学是残疾人获得高等教育、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走进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是很多残疾考生的梦想。田艳青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感动背后,反映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步,是无数残疾人受教育权益不断得到保障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印发10周年,该规定明确表示,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
提供合理便利不是某种特权,而是解除残疾学生升学路上的障碍,助他们一臂之力。近年来,国家对残疾考生的关爱越来越细致入微,从高考前的特殊关怀、到高考现场的无障碍环境提供便利,相关政策设计和设施配备都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圆梦大学。数据显示,自《“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每年有三万多名残疾人圆梦大学,在校的残疾大学生数量超过10万。
面对这些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考生,高校除了常规关怀之外,也纷纷开启“私人定制”模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确认田艳青成功录取后,武汉大学第一时间与她取得联系,相关部门制订了详细的帮扶方案,包括提供无障碍宿舍、协助申请校友助学金、提供学院勤工助学岗位、配备学业导师等。这些囊括方方面面的暖心举措,能有效帮助田艳青解决生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彰显了大学的温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残疾学生的关怀,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残疾学生敞开求学大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帮助他们真正融入校园、学有所成,在无障碍环境完善、学习资源适配、就业支持等方面仍需久久为功。为这些暖心故事倍感欣慰之余,更期待这份关怀能够成为常态,让每一位残疾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每一份努力和每一个梦想都不被辜负。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