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庭,是一名动画原画设计师,也是一位重度听障人士。幼年失聪的他,用画笔“倾听”世界,在绘画中表达自我。
今年八月,他作为主创创作的重庆首部原创抗战题材动画电影《火凤重天》上映了。整部动画底稿全部采用手绘完成,18万张画稿还原展示了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进行野蛮轰炸的悲壮历史,和中国人民顽强苦干、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
五年时间里,莫庭跑遍重庆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搜集资料,在大街小巷捕捉城市气息。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2岁因病失去听力 学习唇语突破沟通障碍
《火凤重天》上映当天,莫庭带着家人到影院观影,105分钟的电影画面,每一帧他都熟稔于心。
对大多数人来说,影院音响是影片的“灵魂加持”,但对莫庭而言,却难享这份体验。不戴助听器,他基本接收不到任何声音。戴上助听器,也只能听到模糊的声音框架,高频音始终“缺席”。
两岁那年,一场高烧,彻底改变了莫庭的人生轨迹,由于过量服用药物,他失去了听力。伴随听觉的缺失,莫庭的语言发展也大大落后。学习唇语,练习发声成了他最重要的事。
摸着父亲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盯着母亲的嘴唇捕捉音节形状,别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时,莫庭对着镜子一遍遍纠正口型。一家三口,没有一个人放弃。
经过不懈努力,慢慢地,莫庭能用简单声音交流,还能断断续续朗诵诗歌。一束光亮,正照进他安静的人生。
用努力打破“不可能” 用画笔勾勒人生路
努力、再努力,就能打破不可能,年幼的莫庭,虽然还不完全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已经走上了一条坚定的成长之路。四岁时,父母送他到重庆市少年宫绘画班学习,画笔、颜料走进了他的世界。莫庭的生活,更加充实忙碌了。
“白天学画画、晚上学说话”,除了吃饭睡觉,莫庭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这两件事上。
很快,莫庭绘画技巧就有了长足的进步,每天沉浸在线条和色彩之中,也让他有了自我表达的全新方式。
到了上学的年纪,凭借不懈的努力和绘画特长,莫庭被重庆市和平小学破格录取,后来又保送川美附中、四川美术学院,成为一名油画专业大学生。而一路走来,听力障碍是他始终需要翻越的那座大山。
大学毕业后,扎实的专业能力,让莫庭顺利入职重庆一家影视公司,成为一名动画原画设计师。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导演意图转化为视觉画面,是莫庭的工作内容。每个场景的绘制、角色的塑造,他都反复推敲,常常深入市井街巷采风,去捕捉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痕迹。
挑灯夜战创作电影 5年手绘18万张画稿
2018年,莫庭加入了电影《火凤重天》的创作团队。此后的时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电影创作之中。这部作品,凝聚着他和团队数年的心血,18万张画稿,勾勒出那段抗争的历史,也记录着莫庭的奋斗历程。
为了还原抗战时期重庆的街景风貌、武器装备与生活场景,莫庭成了抗战博物馆的“常客”。
为了历史的准确,他跑遍了重庆所有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因为他耳朵听不到,多次被关到了博物馆,还是工作人员最后把他找出来。
动画创作是精细活,每秒画面需要24张画稿支撑,莫庭和团队伙伴们常常围绕一个场景方案讨论到深夜。
创作时,莫庭经常在画室一待就是30多个小时。听不见闹钟提醒,他就把手机调至最大震动揣在兜里。脖子僵了、手指酸了,就简单活动两下继续画。
今年八月,《火凤重天》上映了,画面中炸弹火光冲天,军民奋起抗争。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片尾字幕中,过往成长路上的一幕幕,为电影挑灯夜战的一天天,在莫庭的脑海中闪现。
“愈炸愈强”四个字始终贯穿这部电影,呈现了重庆人民抗争的进展,结合莫庭越战越强的人生经历,希望观众朋友们越战越勇,要敢于克服困难。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