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五多”推动区域融合教育走上发展快车道

2025-04-15 08:29作者:周淑仪来源:《中国残疾人》

海珠区是广东省广州市核心城区,是广东省教育强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近些年,海珠区遵循残疾儿童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适宜融合目标,推动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多维管理、多方投入、多元学段、多样课堂、多阶研训的“五多”融合教育发展模式。目前,海珠区接受融合教育的残疾学生有474名,占所有在籍残疾学生的71.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遵循残疾儿童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适宜融合目标,推动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多维管理、多方投入、多元学段、多样课堂、多阶研训的“五多”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图为残疾孩子在普校融合班上课。(图片由海珠区三滘小学提供).jpg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遵循残疾儿童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适宜融合目标,推动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多维管理、多方投入、多元学段、多样课堂、多阶研训的“五多”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图为残疾孩子在普校融合班上课。(图片由海珠区三滘小学提供)


多维管理 高效推动发展

海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作为民生实事写入区域“十四五”规划纲要,建立由教育、财政、残联等8部门组成的海珠区特殊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教育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共同谋划融合教育发展,制定政策、解决难点。   

融合教育发展仅靠教育、残联等少数部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及时高效地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海珠区搭建了“1+3+6+N”区域特教管理体系,即由区教育局负责联动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统领;下设特教资源中心、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区教育研究院3个业务中心作为专业引领;由特教专委会、中心教研组、宣导团、教师团、评估团、教研员等6支执行团队牵头引领学校实践开展数十个研究和培训项目,形成多维立体、协作共融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发现问题及时商讨并解决。


多方投入 确保孩子无忧上学

海珠区8岁重度孤独症男孩洋洋(化名),在普校特教班就读二年级,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且都患多动症,父亲因患鼻咽癌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为了让像洋洋一样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孩子无忧上学,近些年海珠区教育局和残联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精准统计困难残疾学生数据的同时,按照12元/餐、2376元/年的营养午餐标准为他们发放补贴,全年共计发放餐费补贴12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这些孩子的家庭压力。

而这仅是近些年海珠区多元投入支持融合教育发展的诸多举措之一。每年海珠区按普通学生10倍标准、5倍标准分别保障特校、普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和课本费,此外,海珠区还设立了特殊教育专项发展经费,不仅累计投入1000万元提升特教硬件设施,还增设了2个普校特教班,并新建15间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硬件设施。


动态转衔  打破学段壁垒

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学生都得到适切的融合教育,海珠区积极探索多样化动态转衔的融合教育模式,尝试打破学段壁垒。

一是为一年级新生提供多元适切的安置方式。海珠区建立了“家长申请—转介评估—安排学位”的残疾儿童新生入学三步安置机制,即由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牵头组建特教评估小组,每年为新生开展综合评估,然后结合评估结果、家长意愿及居住地、学校承载力等因素进行普校随班、普校特教班、特?;蛩徒躺厦潘募栋仓茫?年共适切安置200多名残疾新生。

二是为在读残疾学生提供二次转衔安置的机会。比如长时间不适应普校生活的西西(化名),经过个人申请和专家组评估后,转至特校就读;而在特校表现突出的丹丹(化名)则在第二学期转入了离家较近的一所普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海珠区对每个残疾学生进行动态化监测,针对个别孩子在校不适应的情况,适时实施二次评估安置,近两年二次安置学位15人,全区特殊儿童实现100%适切安置入学。

三是尝试普特合作办学的方式,积极将融合教育向两头延伸。比如海印南苑幼儿园与广州市启聪学校共建开设听障特教班,尝试健聋融合教学模式,另外依托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探索开展以职业发展为重点的高中阶段融合教育,面向轻度残疾学生开设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成效明显。


多样课堂 确保因材施教

每个残疾学生的特点各异,教育需求千差万别,海珠区鼓励全区各中小学依据课标教材探索一生一案的教学方法,助力残疾学生顺利融入普校生活。此外,近些年海珠区积极探索的“灵活随班就读”“社区融入”等融合教育模式广受师生欢迎。如宝玉直实验星悦小学持续实施“普特双向融合”行动,融合班孩子到普班选上喜欢的学科,普班残疾学生到融合班个训;三滘小学联动少年宫实施社区融合课程,助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区;聚德西路小学和梅园西路小学则成立并培训“爱心小天使”分队到特教班帮扶,鼓励特教班学生到普通班“随科就读”,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教师是融合教育的关键。海珠区由区特教资源中心牵头,每年组织特校骨干教师到普校特教班进行驻校指导,同时中心定期到普??寡不厥拥迹氐懵涫怠八母鐾平?,即推进残疾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推进队伍特教实操培训、推进资源教室建设使用、推进师生家长的特教宣导,以提升教师融合教育教学能力。自2011年,海珠区建立特教师资全员培训制度以来,每年两次全学段全覆盖参训师资逾5万人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今后,海珠区将继续在融合教育发展上加大投入力度,并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都得到最适宜的教育,拥有最幸福的童年。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