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香在大棚里察看蔬菜种植情况
种养殖业由于投资少、见效快,逐渐成为各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扶贫方式。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很多残疾人发现要靠种养殖脱贫增收也并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对农畜产品精心管理,更要把握市场行情使自己的产品做到供销对路。辽宁省辽阳县柳壕镇的周翠香就是一位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脱贫增收的残疾人代表,十几年里,她通过兴办养殖场,发展设施农业,带领村里的乡亲逐渐富裕起来,本期就让我们走近周翠香,看一看她的脱贫故事。
周翠香,是辽宁省辽阳县柳壕镇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患有先天肢体残疾,一只胳膊丧失功能。然而,她却靠另一只臂膀,顽强拼搏,撑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那时周翠香一家正处在贫困边缘,由于丈夫也患有听力语言障碍,两个幼小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家中的积蓄甚至连孩子一年的学费都无法凑齐。面对生活的压力,周翠香没有被击倒,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挺起腰板,自强不息。
2001年,周翠香把压箱底的钱全部拿了出来,买了猪崽儿。她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但是由于没有经验,未做好防疫,致使赔了3万余元??烧獠⒚挥腥盟洌炊酱煸接?,经过调研市场,周翠香又凑了一笔钱,买了十几头架子牛。周翠香为了养好这些牛,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每天一大早,她就要到养殖场铡草,单臂抱着料草放到铡刀下,还要将铡好的料草装进车里,顶着独轮料车往前推。有时候,推着车摔倒了,她眼含着泪水硬是爬起来,又顶着独轮车前行。就这样,她凭着一股顽强拼搏的精神,把小小的养殖场办了起来。2008年,她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但是资金短缺。县残联了解情况后,利用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其贷款了8万元,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周翠香又买了20头牛,经过精心喂养,到当年年底,牛的存栏数已增加到50多头,也恰恰是这批牛的养殖让她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周翠香又开始发展设施农业。周翠香靠着自己的执着和信用,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就从20多户农民手中“串”了85亩地。现拥有5栋大棚,10栋冷棚,年收入5万元。几年来,为了全村人都能致富,她亲自设计暖棚规划,帮助村民跑贷款、修路、架线、打井。在周翠香的带领下,全村大部分人家都种上了草莓、蔬菜和蘑菇。
周翠香靠着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开拓了一番事业??墒牵醋糯謇镉械牟屑踩松钜廊皇制独?,她决定伸出援手。村民王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了肢体残疾,只靠几亩地维持生计。当许多村民建大棚的时候,他心里没底不敢干,加上没有资金,他的想法搁浅了。为了让王军脱贫致富,周翠香多次登门,耐心劝导,帮助他分析现状,解决现有的困难。她从养殖场拿来一部分资金,无偿借给了王军。王军利用这笔钱建了两栋暖棚,种上蔬菜,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王军逢人就说:“我是残疾人,人家周翠香也是残疾人。没有她的帮助,我这辈子都要受穷。我们这个村子也不会有今天。”
周翠香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事迹得到了市、县残联各级领导的认可。如今的周翠香虽然已经年过半百,可是她仍不懈怠,依然肩负着全村乡亲们赋予她的期待,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辽宁省残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