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盲人张守学脱贫记

2017-11-28 14:57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1511651587136.jpg
包扶干部徐亚梅向张守学了解情况

40岁的张守学对彩色世界的认知,依然停留在6岁时期的记忆里:树是绿的,太阳是红的,溪水清澈,山高沟深,通往山下的路崎岖坎坷,脚下总是磕磕绊绊。他在地里力所能及干农活,往返摸爬在山路上,经营大山里的小商店,这一切的努力,依然没有让他这个乡间“能人”走出贫困。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残疾人张守学受益于利好政策,在脱贫路上峰回路转稳步前行。走出贫困困扰的他深有感触地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生活品质一下子提高了,自己打心眼里感觉高兴。

大山里的盲人售货员

“从那以后,我眼前全是一片黑,日子也变得不好过?!卑部凳惺仂俣氛蚋咝舜宕迕裾攀匮窃?岁那年彻底失明的。“刚开始两个眼睛感觉痛,家人就扯些草药熬汤让我喝。等到进医院,医生说是患上了角膜炎,耽误了,没治了?!?/p>

除了没有同龄人的童年快乐,张守学在这个贫困家庭里几乎就是一个负担。他在兄弟姊妹9个中排行老四,“从小就有心劲,不服输?!痹诖迕裼∠罄?,张守学眼睛看不见,但手下一直没闲着,在山坡上摸索着割草,喂猪,地里的活路也做力所能及的,“就是不想闲着,不愿吃闲饭。不然我就心里犯急。”

张守学16岁时,得知自家兄弟和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出山进城打工,原本就自卑的他,羞愧之下想到了自杀。“有本事你也到地里干活去呀!”母亲的嗔怒触痛了他的神经:“我不能死,心里要恨气(加油)!”

24岁那年,张守学作了一个在外人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决定:在村里开商店?!按謇镉?0多户,家里都是些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下山买东西很不方便。我开商店既能给他们提供便利,也能实现自食其力。”

他花3000元钱请人在村外搭起20平米的小木屋,从自己家里搬出来,吃住都在小商店里,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

“我进货的三家批发部的老板都很照顾我,让我赊账经营?!碧钙?6年大山售货员的经历,张守学满满都是感恩:刚开始下山到镇上进货,我都害怕见人,总觉得自己是个残废,不如别人,但和外界接触后,感觉大家都很体谅我,性格也就慢慢开朗起来了。

别看张守学看不见,心里却有一双眼睛,商店里有多少货、摆在什么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两年前三秦都市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正逢村里的孩子前来买盐、买本子,他立马从货架上取下来,一摸一个准。凭着手感,他能分清所有纸币的大小,收钱找零一点也不耽误时间?!靶∩痰昀?,一年也就挣几千元钱。我一个眼瞎人在大山里,自己不要强,连饭都吃不上。”

2008年张守学和大伙一样,也用上了手机,脑子里记着200个经常联系的电话号码。除了得心应手地经营商店,他在生活上也很有一套,水烧开了灌不到水壶里,就用饮料瓶做漏斗;过年时卖毛猪,用手一按一摸,就能估出重量。每次进货回来满身汗,他立刻打来山泉水清洗。他指着小商店门口自己种的蔬菜和玉米解释说,“吃的用的全有,我知足了?!?/p>

16年背了30多吨货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闭饩涞钡亓鞔栌?,是对张守学身处秦巴山生活的真实写照。技术高超的人能骑摩托车上路,遇到雨雪天气,也只能和绝大多数村民一样,出村全靠两条腿。

张守学经营商店执意不麻烦外人,首先进货就是一项挑战。从家里到镇上的批发部,最近也有七八公里,最远有30公里。每次下山再上山,他一个人手持木棍探路,背上的背篓驮着村民送给租住山下家人的时令物品和自家商店短缺的货物。

16年间的山路摸爬,让张守学练就了一套“跟着感觉走”的本领。往返商店和集镇的山路,在他脑海生成了三维地图,哪里有石头,哪处要拐弯,哪段有河流,哪一截是下坡路旁边是深渊,他都能脚、脑并用,犹如被雷达指挥着,健步如飞。

每次进货他都要驮着六七十斤的东西,往返一次需要四五个小时?!霸さ构淮?,真是累了,三捆啤酒中碎了3瓶?!闭攀匮奈靡獾亟馐退?,这是自己16年进货过程中,唯一一次摔倒。

天气晴好的时候,他一个人走在山路上,想自己的生活艰难,也想大伙给自己的帮助,盼望着日子一天能比一天好起来,就会扯开嗓子唱山歌,“感觉呼吸顺畅了,心胸也就更开阔了?!?/p>

“要是逢雨雪天气,自己出门就要受罪了,回来全身都是泥水。”当他从背篓中把乡亲们需要的油盐酱醋烟酒糖等日常用品一一掏出来,再分门别类摆上货架后,长出一口气,笑着告诉记者:有这个小商店,我就有了盼头。

村民张守应、王隆成掐着手指给张守学算了一笔账:他每年背上山的货物多达2吨,16年来,足足背了30多吨货?!笆改昀?,小商店给村民解决了大问题,起码不用废脚力去赶集采买了?!?/p>

“张把式”还是个“和事佬”

每天茶余饭后和农闲时节,张守学的小商店就成了村里的“议事厅”。大山里的乡亲们都喜欢聚在这里和张守学聊聊天。张守学搬来凳子,还会大方地准备上两个凉菜和啤酒招待大家。73岁村民王昌学是当地的“山歌王”。张守学很喜欢和他学唱歌,他说这是自己平淡生活里的最大乐趣。

谈到村里的鸡零狗碎矛盾事,张守学总是免不了多说两句,进行调解。“家庭要和睦,要团结,一家人齐心,什么事都好办。我没有上过一天学,也不会说漂亮的话,你们相信我、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能听进去?!?/p>

在村民眼里,张守学热情,积极向上,为人很实在。村民家里困难,庄稼没成熟变不了现,张守学总是把肥料种子和百货赊账给村民去救急。

2009年村上修路,村干部请张守学做占地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村民不愿集资修路,张守学开导说,“路修好了,早日能跑汽车,子孙后代要发展也跟着顺溜?!闭攀匮Р坏?,还率先捐款6000元。挖掘机没钱加油,他又主动拿出1000元。得知出山的村道终于有了拓宽铺成水泥路的计划,他再次捐款1000元,是普通村民中出资最多的。

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和协调村里占地修路,让他赢得了“张把式”和“和事佬”的美誉。张守学说自己没有什么调解技巧,“我也是普通村民,说事讲理,都会将心比心,大家伸手也不会打我这个笑脸人?!?/p>

过上好日子还想有个家

2016年3月8日,时任县电视台副台长的徐亚梅接手成了贫困户张守学的包扶干部。了解张守学的生产生活情况后,徐亚梅认为他依靠农业和经营商店过生活,已经不现实了,便提出:“你学按摩掌握一门手艺,转行来脱贫。”

三次沟通后,张守学终于答应试一试。徐亚梅提前和县城开按摩店的老板张兴国取得联系,为他预定了就业岗位。然后向县残联申请了残疾人免费技能培训的机会。

当年4月初,张守学走出生活了39年的大巴山,到安康市的学校,正式成为一名学生。“学习了半年,毕业后,徐亚梅又把我带到县城按摩店,我在那里成为一名实习按摩师?!?/p>

记者一周前再次见到张守学时,他正在认真地给顾客做保健治疗?!拔腋愕阊ㄎ?,先轻一点,再重一些,合适了你说一声?!卑茨Φ昀习逭判斯彩且晃幻と?,他说张守学学习期间就一直和自己保持电话联系,除了请教专业,也探讨人生,两人亦师亦友。

“他很能吃苦,也舍得花力气。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他学得很认真。现在可以独立给顾客做保健了。刮痧、拔罐都能熟练操作?!毕嗤娜松庥?,让张兴国更能理解残疾人生存的艰辛和不易,“我要把他培养出来,然后再帮忙给他找个媳妇?!?/p>

离开大山后,张守学的小商店被拆除,变成了移民安置点?!耙郧懊蜗胱抛饲且蛔熳┐笸叻?,没想到政府承诺给我免费送一套装修到位的商品房?!?/p>

“在这里管吃管住,每月还能拿到2000元左右。考上技师证,工资会更高一些。”张守学拿出自己的银行卡附耳告诉记者,“钱都存在这里,以后还有大用处?!?/p>

店员打趣他赚钱为了娶媳妇。张守学一面笑着摇头否认,一面嘀咕:39岁的老板去年娶了个24岁的小媳妇,自己虚长一岁,应该也有结婚成家的机会。

徐亚梅告诉记者,张守学目前在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有了基本保障,初步实现了脱贫,但还需要巩固观察一段时间,力争让他在2019年彻底脱贫,步入小康行列。

文/图沈定才本报记者孙涛

上一篇:以产托养:辅助性就业的新探索

下一篇:主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山东省济南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