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左)指导残疾人进行互联网就业实岗培训
文/ 图_ 舒扬
初夏时节, 杨花飞舞, 草木繁盛。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华兴社区的西侧,“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环线互联网+ 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的横幅格外醒目,环顾着设施完善的培训大厅,看着墙壁上一排排爱心企业的牌匾,李平心里格外欣喜,也感慨万千,一幕幕场景在他脑海中浮现:基地落成之际,残联领导亲自视察指导,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残疾人互联网+ 就业模式;一批批残疾朋友入驻基地接受培训和见习,已经陆续有数百名残疾朋友成功就业。互联网+ 残疾人就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坚信更多残疾人也将会在此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李平今年46岁,1岁多的时候,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发育不良,最终落下残疾。然而,身体的缺陷并没有让李平感到自卑,相反让他更加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更能理解他人的困苦。
1997年,李平曾经自己开了一家装饰设计店,收益还不错。其后不久,他还筹资数十万开办了一家毛衣编织厂,并且招聘了矿区内27位残疾人,想以此能帮到更多的残疾人。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98年底,赶上金融危机,合作方突然倒闭,拖欠了货款60余万元后竟人走楼空。为了还债,李平先是将工厂的机器变卖,又拖着残疾的身体寻找和从事过无数种工作,他养过猪、送过液化气、当过管道工……这十几年下来,可真谓是历经艰辛,饱尝残疾人就业不易之苦。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残联经常组织残疾人学习电脑和网络使用,李平也参加过残联这方面的培训??吹秸莆栈〉缒约寄艿牟屑踩朔追状踊チ涎罢业搅艘恍┕ぷ骰?,有的做淘宝客服,有的做文字录入等工作,李平也开始寻找这方面的工作机会。
2016年廊坊残联与“萝卜外包”众包平台合作,共同成立了“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环线互联网+ 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为残疾人寻找招聘领域的就业机会。在廊坊残联的介绍下,李平正式入职“萝卜外包”,负责残疾员工招聘和管理工作(所谓互联网众包,就是公司企业把过去自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大众网络的做法)。
在这里,只要残疾人普通话标准、沟通能力较好,会用电脑,就满足担任招聘专员的基本条件?;馗涸鹞屑踩颂峁┱衅讣寄芘嘌?,培训合格的就可以上平台接单,接单后按照平台规范开展招聘工作即可。而且,残疾人在家工作,时间自由,劳动强度可控,不影响残疾人身心健康。李平认为工作既有规范标准,又有自由度,不至于太疲劳,这点对残疾人很重要。
从2016年夏至今,培训基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已经对数百名廊坊市的残疾人进行了招聘技能培训并实现了就业,他们被推荐到北京的一些企业担任招聘岗位,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可以拿到基本工资和额外的招聘奖金?!霸谖颐钦庾稣衅缸ㄔ?,比做客服收入多,又体面,残疾人都愿意来试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做!”李平笑呵呵地跟记者介绍道。
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到“互联网+”,强调“互联网+”核心是运用各种方式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带动起来,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我相信借助平台和互联网的力量,我们残疾人通过互帮互助,扬长避短,定能迈进全新的人生旅程!互联网+ 真正开创了我们新的就业空间!”站在培训基地的门前,李平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