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第一书记的“下马威”

2017-06-23 09:49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残联定点扶贫工作,中国残联记者组赴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调研采访扶贫工作。期间,在南皮县王三家村,记者见到了中国残联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陈森斌。通过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对陈书记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一任驻村干部的扶贫情缘。

文/ 图_ 《中国残疾人》记者 禹玲玲

就像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里的第一书记一样,南皮县王三家村的第一书记陈森斌刚到村里的时候,也遇到了“下马威”:进村的路坑坑洼洼,村里柴草堆杂、臭气扑鼻,没有办公场地,只好把一个乒乓球台铺上桌布当办公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村民家里, 第一次找村委会成员开会一个都没来,接待的第一位客人就是上门讨要村委会欠账的……

4889848.jpg
2015年陈森斌到王三家村的时候,妻子刚刚怀孕,如今他的孩子跟图中抱起来的村民的孩子差不多大小,抱起她,或许陈书记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扑下身子 融入农村

2015年7月,陈森斌来的时候,妻子刚刚怀孕三个月。家庭的压力,以及对妻子的不舍和愧疚,他都偷偷藏在心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来了就要扑下身子干好?!?进村后,陈森斌对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融入到村民中间,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的陈森斌收起了西服、领带和皮鞋,跟老乡们一样在集市上买了些衣物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里人。

只是“像”村里人还不行,还要了解他们,融入他们。为尽快进入角色,陈森斌找来县志、族谱了解风土人情;坚持每天早起在村里转,随机与群众聊家常;用10天时间,对全村34名党员、8名老村委、8个村工厂、18户低保五?;е鸹ё叻?。通过走访,陈森斌掌握了贫困户情况,把因病的、因残的、因学的、缺劳动力的分门别类摸清。有村民说:“小陈书记无论见到谁都主动打招呼,大晚上能和我们这些光膀子的老头儿坐在树底下聊天,我们支持、佩服!”就这样,吃惯了米饭的陈森斌逐渐学会了喝粘粥、啃馒头,村里老少爷们也逐渐地认识、了解了这个北京来的“第一书记”,遇事也愿意找他反映。

4889847.jpg

4889846.jpg

4885335.jpg
王三家村村民高凤霞、周万芬、王庆彦,都是村里的困难残疾人,陈森斌书记来到之后,及时了解到他们的情况,通过各种帮扶手段,现在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多了。

找准症结 精准扶贫

了解情况是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可是脱贫谈何容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三家村既无山又缺水,仅有的水源就是村头的小池塘……

根据先期了解到的情况,陈森斌认为要想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根据村子现有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王三家村的土地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难以发展工业,村民种地分散经营收入少,许多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因缺乏劳力难以脱贫。针对这一村情,陈森斌带领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40 多万元将田间道路硬化,同时主动与南皮保民粮棉公司达成协议,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多种经营,农民土地亩均增收700元。

农村离不开种养殖,为此,陈森斌和村干部一起,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争取扶贫资金70多万元,组织村民成立了南皮县兴源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带动了80户农民共同养鸡致富;扶贫办投入72万元资金为每个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这样贫困户不仅可以获得每年不少于600元的入股分红,还可以学习养殖技术、获得就业收入,并在鸡苗购入、防疫管理和销售环节得到便利。此外,为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村里与南皮宏霞手工公司合作发展来料加工,帮助家庭妇女、残疾人、贫困户足不出户实现就业,月人均可增收600元……这一招招都对准了王三家村贫困的症结。

除了这些,现在村民们走在村子里,一眼就能看到乡村面貌的改善。从崭新的村委办公室,到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再到有着各种健身器材的文体广??;从引进自来水,到安装太阳能,再到安装路灯;从为了灌溉打机井,到为村民用电安装变压器,再到全村道路硬化,这一项项措施,让王家三村这个有着600多年的古村落几十年来换上了新面貌。

许多村民说:“20多年终于见到村子有大变化了!”变化的不仅是村子的外貌,还有村民的生活,2014年该村共有贫困人口115户(450人), 经过两年扶贫攻坚,目前全村还有贫困户5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5%以下。

把握重点 康复扶贫

陈森斌是中国残联响应国家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号召选派的第一批第一书记。农村残疾人是当地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人群。像很多农村一样,王三家村大部分人口都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情况很严重,因此残疾人的扶贫是重点也是难点。

既然是中国残联选派的干部,工作起来总带有鲜明的“残联”风格。工作最初,陈森斌把切入点放在残疾人身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帮残疾村民办残疾证,因为没有残疾证,国家很多政策他们无法享受。一开始村里只有17个人有残疾证,在陈森斌的努力下,办了48个,残疾办证率达到6.5%,这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康复扶贫是残疾人扶贫的重要方式,有了残疾证,国家的很多扶持政策残疾人都能享受到了。通过积极争取,王三家村获得省级资金15万元为全村25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全部实现家庭无障碍改造;争取资金8万元,在村里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点;争取资金近7 万元,为40人次提供辅助器具,实现了全村辅助器具全覆盖;与华夏出版社联系,捐赠村小学图书价值2万元;通过与民政、残联的沟通,全村得到两项补贴的残疾人达到18人,一年可获得补贴1.38万元……

陈森斌在做好本村工作的同时,对中国残联定点扶贫县南皮县的残疾人工作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争取中残联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到残疾人流动服务车的配备;从推介基层辅具站建设到康复器材全覆盖;从推动当地残疾人辅助器具购置补贴政策到争取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慰问演出,这一次次努力,为南皮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康复扶贫道路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现在,没事儿的时候,陈森斌依然喜欢在村子里转悠,看一条条水泥路从村里延伸到田间地头,看曾经一到夜晚就漆黑的乡村被路灯照亮,也看迎面而来的村民脸上绽放的笑容……看到这些,再回头想想刚来村里时遇见的“下马威”,陈森斌觉得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李平:残疾人就业有“众包”

下一篇:工匠精神之残疾人创业:横溪残障人士100%纯手工打造文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