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聋生求职碰壁的原因及对策

2017-03-16 10:57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_沈珏蓉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聋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能够获得职业教育,这为他们融入社会、积极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应该看到,聋人学生在刚走出校门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求职碰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本文将结合聋生求职的具体案例展开分析,探讨一下聋生求职时为何会屡屡碰壁,以及作为学校和就业指导者应当为他们提供哪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案例回顾

案例1:小王同学家境困难,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一家大型福利企业上班。企业里有一群聋人,沟通交流环境不错,工作条件良好,原本以为小王可以自食其力,但小王贪玩,进单位不到两年,就因为经??豕とネ啥怀?。

案例2:小张同学在校表现出色,职高毕业后进入某国有企业上班,原本以为小张在单位里也会很出色,但他却嫌工资少,辞职想另寻高就,多次碰壁后想再次回到原单位上班,但为时已晚。

以上两位聋生原本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只要勤恳、安分,就能自食其力地生活。然而,对于初入职场的他们来说,不懂事、冲动使他们受到较大的挫折。作为聋校教师,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帮助他们减少就业风险,尽快适应职场生活,将成为我们职业指导的重点工作之一。

原因分析

综合各种情况分析,聋生在职场上碰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是家庭原因,对于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工作的聋生来说,其实他们很孤单。由于聋人的生理局限,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处事方法都有所欠缺,有些想法太过于感性,加上自身的自卑心理,在工作中,他们与常人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困难,对工作产生影响。这时,非常需要家人给予引导与帮助,才能顺利渡过难关,但现实是,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存在一定障碍,或者认为孩子都参加工作了,不需要再管了,这就让聋生在求职中缺乏了相应的支持。

其次,由于聋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原因,初入职场,他们的收入会相对较低,这就让他们多少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使其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加之他们看问题比较简单,对工作量和工作报酬不能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工作要舒服点,工资要多一点,或者他们认为自己是残疾人,理应受到照顾。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聋生频繁跳槽的心理动机。

而随着聋校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聋生掌握不少职业技能,他们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但学校在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对职业指导教育却用力不足。如果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教育,让职业道德、劳动法等知识深入聋生心里,培养他们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也将为聋生就业更添助益。

具体对策

说起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职业指导更多的是学生毕业前的短期工作,然而,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要使职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更应该将其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聋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增强他们的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竞争就业意识,从而在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1.“教”“训”结合,加强职业指导

如今就业形势紧张,工作难寻,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许多聋生还是能就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聋生对于现有的工作不能好好珍惜。以往聋生职业道德观念是通过系统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形成,这样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而用具体的案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尤其是聋人的事例,有针对性地教育,通过聋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教育聋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踏实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学科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职业素质。比如,以“职业指导课”为主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就业需求、薪资状态等,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常态化。

实训是就业前的演习,在生产实训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职业素养,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学校为聋生创设更多的劳动环境,提供多种劳动实践的机会,让聋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体验和训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习惯劳动,进而体会劳动的乐趣。

2.沟通引导,提高职业素质

有些聋生过分看重自己的生理缺陷,开始求职时,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对就业存在着疑虑、恐惧、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交谈,让他们听取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到企业去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了解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学会正确地自我调适,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的干扰,持有良好的心境,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聋生由于沟通障碍,比常人更难处理人际关系,指导他们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虚心请教、乐于助人,保持良好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才能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教育聋生懂得团队的力量,明白团结协作可以增强竞争能力,只有具有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使学生在团队中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与他人进行和睦相处,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成长与进步。

初入社会,聋生对法律法规和是非观念的认识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依法维权技能。要加强对其劳动法律法规的普法培训,教导他们充分认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依法维权投诉,拒绝忍气吞声,也拒绝非理性维权。

辅助方案

(1)走访单位

从学生到单位员工,有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刚开始,有很多聋生对自己的角色变化不能较好过渡,对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纪律不能适应。工作前,虽然对他们进行了相关教育和实习培训,但聋生对真正的职业生涯还没有真切的感受,进入单位后,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对工作内容的重复和工作要求的严格产生不适应感。面对这种情况,联系工作单位,教师及时走访单位,通过与单位负责人和帮带师傅的沟通,了解聋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适应角色的转换,顺利步入职业生活。

(2)定期交流

让刚就业的聋生定期回学校交流,是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树立就业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愉快生活的好办法。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例如,开展个别交流,与聋生约定时间,定期来校与老师交流。老师向聋生了解工作状况,给予肯定、鼓励、探讨,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又如,通过聚会的方式开展集体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互相沟通,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要求,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踏踏实实地认真工作。

(3)联系家长

聋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使他们自食其力更离不开家人的帮助。在聋生进入社会工作后,与老师和同学的联系相对减少,这时,教师可以主动联系聋生家长,让家长在孩子工作初期多与孩子沟通,聆听他们的感受与想法,然后给他们一个好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家长主动联系老师,共同帮助聋生顺利适应工作。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聋哑学校教师)


上一篇:也聊残疾人就业难

下一篇: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召开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