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区开展残疾人电商服务站培训班(作者供图)
文_余雪青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残联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他们通过与当地具有供货、物流、网站等一体化平台的电商企业合作,让残疾人开设电子商务服务站,既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又使广大村民便捷地购买到电商平台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继而实现了残疾人、电商企业、村民、政府四者共赢,在此,将结合其具体做法进行分析。
一、开展电商居家就业的具体做法
截至今年一季度为止,富阳区已建成服务站71家,71名残疾人人均收入1021元,其中14人达到2000元以上,最高的达6500元;项目合作企业网上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6.7%,总结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找准爱心企业,精心设计项目。富阳区残联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寻找热心于残疾人就业的爱心企业。借助企业力量为残疾人电商就业先期投入门头装饰等建站费用,并上门对残疾人进行电商培训,直接铺底提供所销售的商品,直接组织物流配送,对不满意商品可直接退货;残疾人只需在自有住房中利用一台电脑就可以操作,从而体现了“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可复制”的项目优势。
其次,加强资源统筹,强化要素保障。富阳区残联积极争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支持,将职能部门的政策转化为助残就业的资源,如明确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的收入不列入残疾人家庭收入核定范围,不影响残疾人之前已经享受的政策;制定残疾人电商创业认定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电商创业者给予创业补助,对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服务站店主给予公益性岗位补助,等等,以此来调动残疾人电商创业的积极性。
再次,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组织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由企业指派业务专员当面指导残疾人开展网上采购、销售的操作程序,为残疾人开办电子商务服务站提供技术保障。谨慎稳妥地开展试点,根据人口密度、残疾人状况,确定3个乡镇的11名重度残疾人开展试点,在取得初步实效后,适时全面推广。
最后,提升就业服务,营造社会氛围。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对电商服务站残疾人创业者的走访服务,提供政策咨询,解决经营困难;指导企业成立残疾人电子商务服务站工作部门,设立热线电话,建立微信群,了解经营动态,传授营销方法,熟悉操作流程,解决技术问题,相互交流经验。
二、推广电商居家就业的重要条件
富阳区残疾人电子商务居家就业,从目前来看是成功的,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可执行和可推广的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残疾人就业服务,首先要秉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不断普及精准有效的服务理念,避免重复性、无效性劳动造成的冗余成本和高昂代价。富阳区在推进残疾人电子商务居家就业时,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指导企业、走访帮困、答疑解惑、营造氛围、两级联动、试点先行等服务举措,呈现了精准有效的服务水准,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比较明显。
残疾人就业之所以困难,从根本上来看,在没有外力干预的前提下,安置残疾人就业或者残疾人自行创业,比社会平均水平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获得更少的收益。因此,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让残疾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以弥补因为残疾带来的增支减益效应。富阳区为推进残疾人电子商务居家就业,确实有一些投入,比如暂时不取消残疾人低保等待遇、开展宣传的经费、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等,这些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最终转化为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成效。
对于残疾人就业来讲,授人以鱼当然不如授人以渔,但“鱼”“渔”对残疾人来说都重要,“鱼”能解决生存所需和发展起步的支撑;“渔”则是能够让人在不同环境中都具备就业竞争力。富阳区残疾人电子商务居家就业能够顺利推行,需要以残疾人家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前提,并且在有意愿的残疾人创业起步阶段给予各项支持;也需要残疾人具备电商从业知识和素养作为基础,通过电商职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双管齐下最终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电子商务居家就业。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作为小单位下的小部门,自身掌握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必须依靠政府的主导,凝聚社会的爱心,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来众筹助残资源,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富阳区残疾人电子商务居家就业工作,一方面寻求政府部门支持达到政策融入和资源共享效果,最大限度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在此基础上争取特惠措施;另一方面找准爱心企业来牵头组织实施、先期投入较多资金、更多考虑社会效益,从而以资源众筹、措施众帮、政策众扶的方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三、促进电商居家就业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残疾人既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然而,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还没有专门普惠基础上的特惠扶持政策,需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抓紧出台,建立起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扶持政策。浙江作为电子商务大省,还应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商领军企业在浙江的本土优势,鼓励其及时响应其公益助残的积极性,搭建助残就业创业的平台载体,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
总体来看,电子商务是一种工具、方法和模式,与残疾人就业创业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结合点,在进行探索时要鼓励地方创新、提倡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指导。例如,在欠发达地区,可大力发展扶贫就业基地,实现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给残疾人提供旅游窗口服务就业岗位或特许经营实体店,帮助其实现就业。有的地方已经尝试残疾人创业园区或一条街,可以引入创业孵化机制,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在工艺美术传统强或文创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地区,可以加强残疾人特色才艺的基地建设和职业培训,并借助互联网,融合形成文创艺术类产品生产、展示、销售的产业链等。
此外,电子商务行业的扩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残疾人就业工作者,也要将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纳入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范畴。要在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创业、灵活就业等各方面融入电子商务,要强化就业服务机构有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的培训,在服务残疾人之前,就业服务人员必须熟悉该领域的行业状况、政策体系和帮扶措施。善于建立志愿者公益为主、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为辅的残疾人电子商务创业导师、培训讲师资源,提高针对性强的培训服务。加强典型引路,支持残疾人电商能人做好传帮带,鼓励各地建立残疾人电子商务孵化机制,并提高孵化成功率。
就目前来说,电子商务相对传统产业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而且行业发展瞬息万变,新旧更替频繁。因此,介入电子商务领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需要建立容错机制,营造包容环境,来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促成成功。一方面要对残疾人包容,破除针对残疾人的各种歧视,鼓励残疾人勇于投身电商行业并实现创业就业。另一方面能对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容错,鼓励残疾人就业工作者积极尝试就业服务新的方式方法,在政策制定、项目执行等方面注重试点先行,试点取得成功以后再总结推广。
(作者系浙江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