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网记者徐俊星报道 编辑:穆小琳)
北京,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周末。在路蒙佳的家中,记者与她初次相见。
一盘香喷喷的饼干,一瓶矿泉水,是路蒙佳精心准备的下午茶。“今天上午刚烤好的饼干,你尝尝,绝对没有添加剂的。”明亮的大眼睛,长发垂肩,路蒙佳的嘴角微微上扬,笑容让人觉得很舒服。
顺其自然地,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机缘巧合的“居家式办公”
“这段时间都忙什么呢?”
“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翻译工作外,还在准备一个宣讲,这个星期就今天有空闲……”坐在记者对面的路蒙佳,书桌上摆满了各种翻译书籍,“目前,差不多一年要翻译一本出版社的教材,大概60到100万字左右吧……”
身患神经元性肌无力的路蒙佳,只能依靠轮椅行动,2006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毕业后,她便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一直到现在。
“我也渴望早出晚归职业白领OLY的生活方式,但一次次都因为身体的原因被雇用单位拒之门外,”路蒙佳打趣地说,“有时候,我甚至期望可以感受一次办公室里‘宫心计’的滋味,可惜没这个机会啊……”
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路蒙佳开始了居家式办公状态。多年来,路蒙佳已经养成了“铁打不动”的生活作息习惯,“即便是当年高考,我也没有改变过。”路蒙佳告诉记者,每天早晨她准时7点起床,梳洗完毕后吃过早饭,8点钟准时开始工作。“我的上班时间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也是八小时工作时间,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其他时间我可以随意安排,挺忙碌也挺自在的。”路蒙佳有些小惬意地笑着:“一不小心就赶上‘居家办公’的小时髦,感觉还不错!” 2007年以来,她独立翻译的作品主要有《金融、研究、教育与增长》(11万字)、《跨国金融原理》(51万字)、《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66万字),校译的作品有《税收筹划原理——经营和投资规划的税收原则》(30万字)等。多年来,经路蒙佳之手翻译的作品都是各个出版社争相定制的上乘之作,仅此,路蒙佳的收入已经超出了很多普通白领。
说实话,在北京这种生活节奏异常紧张的城市,每天穿梭于地铁、公交或是堵车的公路上,城市白领悲催的生活方式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相较之,路蒙佳“悠哉”的居家办公方式还是狠狠地让记者羡慕了一把。
路蒙佳是个爱美的姑娘,采访当天她淡雅的妆容美的恰到好处,看的出她对化妆还是小有研究的。尽管每天几乎24小时都宅在家中,但路蒙佳的精神气儿丝毫没有懈怠,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路蒙佳的骨子里充满了生活情趣。无论多忙,每周她都会腾出时间做些小甜心,饼干或者小面包等,“已经养成习惯了,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小饼干,就觉得身上的烦恼一扫而光了!”
在路蒙佳的家中,客厅的钢琴上摆放着一张她儿时的照片,照片里的小女孩眼睛乌黑闪亮,长长的睫毛好像会说话一样,小嘴巴开心地笑着……看着照片,记者在想也许那个时候的路蒙佳是最快乐的吧。
残疾,“像个老朋友一样存在”
路蒙佳的童年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1980年出生的独生女儿,自然是家里的宝贝。路蒙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于路蒙佳的教育十分民主和宽松,不用背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担的路蒙佳,童年的时光十分逍遥自在。“每天都乐颠颠地蹦蹦跳跳,那段日子快得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提起儿时的时光,路蒙佳的嘴角微微上扬着。
“神经元性肌无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和遥远的,而这个疾病对于12岁之前的路蒙佳来说,更是一个认知盲区。2岁时疾病已经初见端倪,初二之后路蒙佳感觉自己的身体技能开始快速地退化,先是走路不稳偶尔会不明原因的摔跤,之后就是频繁地跌倒……“后来,几乎每天都要跌倒无数次,常常是旧疤未愈又添新疤。终于有一天,早晨醒来准备下床洗脸的时候,我迈出第一步之后就再也动不了了……”虽然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但路蒙佳却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失去自主行动能力时的情景,“奇怪的是坐在地上,我一点都不害怕,也许这个疾病已经伴随我太久吧……”
记者采访过很多残障人士,几乎每个人都对自身的残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相比之下,路蒙佳的冷静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从高二开始,路蒙佳每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轮椅。“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从我得病的第一天开始,他们从来没有抱怨和消沉过。我们一家人已经把这个病看成了这个家的一部分,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去接受他。”如今,路蒙佳的父母都已经退休,一家三口每天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残疾”,这个在其他家庭异常敏感和尖锐的“大麻烦”,在这个家里已经被浓浓的亲情所融化、释然。
身体的不便并没有妨碍路蒙佳的学业,甚至这个内心坚强的女孩反而化不便为优势,取得了更加令人惊艳的成绩。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路蒙佳收获了太多“优等生”的荣誉。而这一切,路蒙佳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则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
大学里课时比较长,课间休息次数有限,这无疑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给同学们带来的麻烦,她一年四季都限制饮水量,午饭不喝汤、不喝粥;为了坚持上完每一节课,她绑上带钢板的特制护腰来支撑她那不堪重负的腰部,每次上一段时间的课都要解下护腰躺下休息一段时间。无论是烈日当头、大雨倾盆,还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她都坚持上课。近八年来,进课堂最不方便的她反而没有缺过一堂课,这在同学中传为一个神话。
2005年10月,由于出色的表现,路蒙佳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路蒙佳以优异的成绩为在中国人民大学七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最大的骄傲 奥运志愿者
八零后的路蒙佳,与同龄人相比,少了几分年轻人的冲动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在采访当天,即便和记者聊到十分兴奋的事情,她的脸上也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微笑。“也许是因为处女座的原因吧,内心过于理智了!”路蒙佳如此总结自己的个性。
理性的女孩也有破例,那就是做公益的时候。别看路蒙佳平时说话有条斯里,慢慢悠悠的,但做起公益来,她的热情和干劲儿一点不输他人。从中学起,她就坚持通过希望工程帮助四川平武县阔达乡旧庄的贫困女孩冯英。小英在她的鼓励下刻苦学习,终于走出了大山,现已顺利从江邮师专的英文专业毕业,目前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翻译员。每年春节常常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回不了家,她就把同学接到家里一块过年;每次同学们义务献血后,她总叫她爸妈端来熬得浓浓的鸡汤给同学们滋补身体……
路蒙佳还是一个密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环保志愿者。从2000年起,路蒙佳加入中国最早的环保NGO自然之友。在给自然之友办公室的一封信中,路蒙佳这样写道:“能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是我从小以来的愿望,看到你们的通讯上登载了那么多为?;ぷ匀徊晃芳柘丈踔脸錾胨赖氖录?,我非常感动。我希望我有朝一日也能做出那样的贡献。”这封信被收入自然之友会员林易的著作《人非海豚——一个简易环保者的反思》中。此后路蒙佳积极投入环保的实际工作,整理?;げ亓缪蛳盗薪沧柿稀⑿窗旆乐紊衬?hellip;…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路蒙佳迎来了自己公益之路的顶峰。从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开始,她就登陆官方慎重地填报了申请。“积攒了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终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路蒙佳很感恩自己有机会参与当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太多人帮助我,从大会主委会到社区、公众,当然还有我的父母……”
回忆当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路蒙佳一句话概况:“累并快乐着。”
她的腰部力量不够,每坐两三个小时就酸疼不止。为了以最佳的状态为观众服务,她买了一块厚大的钢制护腰,可以让她坐得久些,尽管这会让她汗流浃背;上厕所也是一个难题,为减少麻烦,她在“鸟巢”工作时就不喝水,即使她时??诟缮嘣铩5奔钦呶仕量嗦?她笑着说,没事。她还说,当她用英语准确地解答了爱尔兰、美国观众的问题,当他们用生涩的中文说“谢谢”时,她心里充满了愉悦和自豪,感到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路蒙佳用她的微笑和热情,向前来观看奥运比赛的中外观众展现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
幸福 一切随遇而安
路蒙佳很喜欢现在的状态,“一家人相互扶持,很幸福。”徐俊星摄
路蒙佳的家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很宽敞也很干净,一看就知道家里的主人十分勤快。
采访当天,刚开始路蒙佳的爸爸外出不在家,只有妈妈陪着她。路蒙佳的妈妈头发已经花白,总是笑眯眯的,声音低柔让人很温暖。采访的过程中,路蒙佳的妈妈不时地走过来,或是与女儿低声细语几句或是给女儿递过一杯清水……母女俩幸福得让人羡慕。
不一会儿,路蒙佳的爸爸也回来了,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人,温文尔雅,话不多,很温和。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也很愉快。最后,记者和还是单身的路蒙佳聊到了关于幸福的定义。路蒙佳停顿了片刻,接着说:“其实,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就很幸福,真的。其他的,一切都随缘吧。”
采访结束了,路蒙佳要上厕所,60多岁的爸爸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弓起身子让女儿趴在他的后背上,妈妈则从侧面扶住路蒙佳的腰,一家人就这样往厕所的方向走去。此时,落日黄昏的光芒正巧照在三个人的身上,拖出一道长长的阴影。一瞬间,记者仿佛看到这一家人相互扶持、彼此照顾着共同走过的30年,虽然艰辛却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