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首届同侪访视“种子营”正式结营,16名“种子学员”完成了从求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即将带着新生的力量,走进千家万户,播撒康复与希望的光芒。
“种子学员”在自己服务的区域插上玫瑰花
全体“种子学员”庄严宣誓
2015年,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项目在武汉落地。训练营从截瘫残疾人的生理知识、心理辅导、体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辅具评估、职业咨商辅导、户外课程、融入社会训练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系统课程培训。学员们在两周的培训中,获得蜕变式地成长。经过10年打磨,武汉市康复服务中心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与实践体系,至今已举办了17期,让近300名脊髓损伤残疾人受益。学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助—自助”的人生转变。
第17期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结营典礼上学员们表演手语舞
“当我们学会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的照料负担后,我们更多会想怎么参与社会,怎样实现自我价值?!辈渭庸钪亟ㄑ盗酚难г彼档?。
为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湖北省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武汉市第一届同侪访视“种子营”应运而生。它既是武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创新项目生活重建训练营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实现残疾人学员“自助互助”精神的价值体现?!爸肿佑毖г本醋杂诩顾杷鹕松钪亟ㄑ盗酚睦煅г薄!爸肿佑币浴巴ブ?种子孵化”为初心,通过自助互助共融培训模式,指导学员系统学习访视实务技术训练、政策咨询与康复辅具指导等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员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等,让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的学员经过培训成为专业的同侪访视员,从而实现“人助-自助-互助”的完美闭环。
九年前的蔡文博还是一个需要父母整日陪读的轮椅求学少年。那时,车轮能走到的最远的地方是校园的操场。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教会了他"残缺的只是身体,无限的才是人生",让他带着这份觉醒去参加高考、走进大学校园,到香港研读社工。如今他以“种子”的身份回到同侪训练营收获到了宝贵的辅具知识与维修技巧,未来他将用技术传递温度。
九年前的李爱芬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与外界隔绝的农村女孩。通过生活重建训练营,她不再依赖家人的照顾,交到了许多好朋友,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同侪培训过后,她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同时也将借助公众号以及抖音平台,开展各类助残服务。
十五年前,王娟梦碎车祸现场,那时,双眼能看到最远的地方是天花板,当她以为自己的一生都将禁锢在冰冷的病床上时,是生活重建训练营打破了她对生活的绝望。也是在那一年,她加入了生命宣导团,以讲师的身份走进校园,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加强残疾预防的宣传工作。在“种子营”里,她了解到了更多的生命故事,以后将继续活跃在残疾预防生命宣导的讲台,为守护生命安全贡献全部力量。
“过去我们也尝试去帮助身边的伤友,但力量太微小,太不专业了。”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同侪访视营的培训,有了专业的培训和多方支持,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阴霾,拥抱更高质量的生活。
下一步,16名种子学员将于年内走进武汉市16个区200个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访视工作,由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编制的湖北省内首部《同侪访视规范化手册》,将为他们的同侪访视工作提供专业指引。手册内容涵盖基本守则、访视技术、活动策划等??椋庖脖曛咀盼浜菏胁辛谥锌蹈捶窳煊蚵醭龉娣痘?、体系化的新步伐。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