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是我这个月在生姜基地挣的钱,足足有500多元呢!”7月8日上午,广东汕头市下寨村村民周国光攥着刚领到的务工费,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这位因智力障碍常年待在家中的残疾人,如今靠着村里生姜地的灵活岗位,不仅每月能有稳定收入,更找回了生活的底气。
今年年初,广东汕头市下寨村“两委”在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大排查时发现,像周国光这样有劳动意愿但缺乏合适岗位的残疾人不在少数。
“群众有需求,村里有资源,如何让二者精准对接?下寨村通过多方走访、征求意见,最终敲定专为残疾人设立“弹性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10元,可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工作时长。
“生姜种植基地正缺人打理幼苗,除草、施肥这些活儿不重,很适合他们。”下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明和说到。
如今,只要生姜基地需要务工人员,周国光都会准时到岗,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暗谝惶烊サ乩?,手心都攥出汗了,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累赘,现在靠双手挣钱,腰杆都直了!”周国光笑着说,
截至目前,他已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了2300元左右的收入。这笔钱不仅有效缓解了家庭的开支压力,更让他重新找到了自身价值,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为周国光等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只是下寨村关心关爱残疾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村内生姜、辣椒等特色产业,村里已开发适配岗位8个,帮助5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同时,下寨村还为残疾人家庭建立帮扶档案,积极通过生活照料、物资援助等方式,让关爱覆盖到每个角落。
从“等靠要”到“能创收”,下寨村用一个个“接地气”的岗位,让残疾人在田间地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如今走在村里,常能看到残疾人在基地劳作的身影,他们的笑声与田埂上的特有的鲜辣气息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振兴路上温暖的乐章。
责编:郝一铭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