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春和景明,在忙完村里的疫情管控点值守工作后,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三溪村湖大村民组村民杨绍平戴着口罩,驾驶电动三轮车,驮着5桶青菜来到自己承包的鱼塘边,步履蹒跚地给鱼苗喂食。
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一条条自由嬉戏的鱼苗犹如舞动的彩练,激活了一塘绿水?!叭ツ昱偃コ杀?,纯收入达2.5万元。养鱼让我真正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蓖潘星朗车挠闳海钌芷搅成侠挚嘶?。
“疫情发生以来,我除了在卡点执勤排查来往车辆,每天下午3点到鱼塘来喂食。目前食料主要以青菜为主,等塘边种植的水草长成,就可以割水草投食了?!毖钌芷礁嫠呒钦?,好水出好鱼,当地水质好,鱼的品质比其他地方要好,吃起来味道也不一样?!拔业挠悴怀盥簦鄹褚脖绕渌胤铰舻酶?。年前我又在30亩水面投入了6000元的鱼苗,以草鱼为主,还有鲫鱼、鲢鱼、鲑鱼等品种?!?/p>
杨绍平今年57岁,早年守着几亩薄田过活。2001年,他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左腿不慎卷入拖拉机中,无奈之下进行了截肢,从此留下了终身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加之高额债务和两个儿子的学费,生活十分艰难。2014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帮助他将5亩田流转出去,一年承包费有2000元,同时给他安排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公益性岗位,年补助1800元,让他家里有了经济来源,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但杨绍平并没有满足于此。
飞鲤镇地处圩区,水面多,适合养殖鱼虾,当地也涌现了不少养殖专业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杨绍平在帮扶责任人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几亩水面,开始水产养殖。村里为他请来了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还为他申请了特色种养奖补资金3000元,帮他解决了技术和资金问题。
2019年,杨绍平承包的鱼塘水面达到30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他家也跻身宣城市“自强脱贫户”行列。
成了养殖大户,杨绍平没有忘记带领其他贫困户脱贫。他雇请同村的贫困户吴永胜帮忙,今年又带着他一起合伙养鱼?!把巯屡┘疾棵旁诜酪叩耐辈煌焊ü⑿?、电话、短信等方式,给我们这些水产养殖户提供在线技术服务,随时解决各种难题?!毖钌芷剿担凑帐谐⌒星?,今年他家养鱼收入有望突破3万元。
“如今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好好干!”杨绍平说,疫情结束后,他要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加强鱼塘现代化精细管理,并探索发展休闲垂钓产业,推动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稳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