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不仅要在措施上想办法,更要在形式上有创新,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 以“帮包带扶”等形式,使农村的扶贫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涌现出不少基层助残扶贫的先进典型。 本期“扶贫故事”,就将带您走进四川省自贡市建设镇大田村,看一看村支书缪体华是怎样助残扶贫的。
在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缪体华忙碌的身影。图为缪体华(左)与村民一起打理田地。
如果来到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你也许会碰到这样一个人,他虽然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却经常奔波在村里乡间,为贫困残疾人解决着生活的难题,他就是贡井区建设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大田村村支部书记缪体华。
算起来,从2006年招募为贡井区建设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缪体华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由于之前没有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当时41岁的缪体华决定从零开始学习,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打铁还需自身硬。缪体华通过细致地调研发现,农村贫困残疾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吃饭,如何让大伙儿富起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从1989年开始,缪体华从事个体生猪的养殖及销售有了一些积蓄,但这些对于帮扶贫困残疾人还远远不够。要带动大家致富,首先自己得有过硬的本事。于是,2008年,缪体华自筹资金30万元建起600多平方米的“贡井区残疾人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贡井区残疾人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和“贡井区华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该基地共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500余人,该基地达到年出栏生猪600余头,实现产值130万元,利润20万多元。凭借着执着和努力,缪体华成了当地知名的富?;А?/p>
随后,缪体华经过深入调查,汇总了残疾人家庭实际状况。尽管缪体华自身也有残疾,但他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全镇11个村、98个村民小组近600多户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摸索得了如指掌。在对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掌握后,他又开始大胆尝试依托自己筹办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基地,以“专业合作社+基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带动残疾人真正脱贫走向富裕。
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会比健全人遭遇更多的困难,为了减少残疾人贫困户在养殖过程中的风险,缪体华先吸纳了35户残疾人作为会员,并以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价为残疾人会员提供仔猪,待他们养殖的仔猪出栏时,缪体华又以高于市场0.4元每公斤的价格统一回收并销售。现在35户残疾人中,有16户已脱贫致富,其中3户已成为规?;郴В炕瓿隼噶看锏?00头以上。
建设镇重滩村的残疾人张述成,是肢体四级残疾,由于外出打工不便,生活非常困难,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基地为他提供20头仔猪、两头种猪,并帮助他购买了生猪保险减轻养殖风险,通过多年滚动式发展,现在的张述成已经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已经达到300余头,年利润约12万余元。此外,为了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缪体华还兼任了个私协会的工作。为当地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免费申办营业执照并亲自送到他们手中,同时还在每年春节慰问一部分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
“在基层一天,就要为大伙儿多办点实事?!痹诖逭虻奶锛涞赝?,总能看到缪体华忙碌的身影,因为在他的心里,为基层残疾人服务这件事比天大。
(四川省残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