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续晋一 ,男,196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山西省定襄县人,1982年参加工作。
1982~1986年 忻州地区水利水保局工作
1987~1997年 任忻州市农业委员会生产科长
1998~2016年 任忻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2016年9月至今 任忻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忻州市概况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总面积2.515万平方公里,人口312.8万,下辖14个县(市、区)、191个乡镇(办事处)、4888个行政村。忻州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6个县分别属于吕梁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比较大。全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8.8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7.4万人。
文/图_《中国残疾人》记者 禹玲玲
我和残疾人有一种亲近感
记者:续理事长您好,听说您之前做了19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现在到了残联,残疾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您觉得这两份工作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续晋一:以前在扶贫办工作的时候,就在这栋楼的三层,现在挪到了二层。这两份工作有交叉点,但又不一样。拿工作对象来说,扶贫办帮扶的对象包括残疾人但残疾人并不是主体,现在我的工作主体对象就是残疾人。就困难程度来说,残疾人更加贫困,因此帮扶的难度也更大。不过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我面对他们时的心理感受,不管是扶贫办还是残联,面对的都是困难群体,因此来到残联以后,我和残疾人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心理距离比较近,没有落差。
记者:听说忻州市14个县(区、市),11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残疾人又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想必您的压力不小。
续晋一:我们压力确实很大。虽然我做过多年扶贫工作,但以前的经验在残疾人这里并不适用,还需要另想办法。我现在最大的担心是,到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国家有个线,贫困县、贫困村的贫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就算脱贫了,我担心到时候剩下的这些人都是残疾人,怎么办?
记者:您觉得造成残疾人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续晋一:忻州的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绝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沟沟壑壑的,再加上干旱寒冷等因素造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山西省11个地级市,我们的经济发展总量和人均水平都较低,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省有10个深度贫困县,我们占3个。除此之外,对残疾人来说,造成贫困的原因还有自身因素,无论是脱贫能力还是自我发展能力,残疾人都更弱,因此脱贫更难?;谡飧鲈?,我来了之后,精力还是主要放在如何促进残疾人脱贫方面。
康复机构少和康复人才匮乏是限制忻州康复工作的两大难题,目前他们采取的办法是让残疾人带着补贴到别的地市进行康复。
让该享受政策的人都能享受
记者: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针对忻州的残疾人脱贫工作,您的思路是什么?
续晋一:残疾人脱贫分为两个层面。其一,要靠政策兜底一批,对于那些重度残疾人,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依靠国家的政策兜底,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推动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让该享受政策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政策。其二,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记者:您说得对,不同残疾人要有不同对策,如何落实国家政策方面请您谈一谈忻州的经验。
续晋一:就国家脱贫标准里的“两不愁、三保障”我想简单说一说,关于“两不愁”,我们通过各种救助政策以及两项补贴制度的落实,“两不愁”已经基本“不愁了”。目前我们主要是“三保障”的问题,这方面只靠残联是不行的。围绕如何解决“三保障”的问题市里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医疗保障的问题,对残疾人的医疗报销设置了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大病救助、大病保险4道防线,在此基础上市残联和人保公司联合出台了一个文件,由政府出钱为每个残疾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险,切实让残疾人病有所医,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关于住房保障,我们市里有个移民搬迁项目,残联经过调查统计,把住危房、住窑洞的残疾人,只要符合条件都纳入了移民搬迁的范围。这一方面解决了残疾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问题;就学这一块,我们和教育部门协商,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就便就学,普遍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对那些重度残疾无法出门的残疾孩子,我们有送教上门服务。但不可否认,由于经济水平有限,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特殊教育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比如特殊教育生均经费不低于6000,特教津贴等政策在忻州市就得到了率先落实。
忻府区奇村镇加禾村的陈世英几年前受伤,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忻州市残联帮他们一家人申请了低保,加上其他各种补贴,一年有8千多,再加上低息贷款和助学贷款,一家人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深度贫困区需深度扶贫手段
记者:政策落实是一方面,但对于忻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区”,还得有“深度扶贫政策”才能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目标吧。
续晋一:是啊,一般的脱贫扶贫政策,可能不适合残疾人。忻州除了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村人口多,三分之二是农村,因此农村残疾人占比重很大。为了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做了一些培训,一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技能培训。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在财政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会拨出几十万进行残疾人培训。我到残联的这两年,每年都争取了40万的培训费。
记者:培训全国各地都在做,忻州有什么特点呢?
续晋一:因为农村人口多,所以我们的培训一般是农闲时期,季节性比较明显。培训项目的选择上把握两点,既要好掌握又要好就业,这需要实实在在调研,不能拍脑袋决定。比如我发现近些年农村和城市一样吃饭喜欢买些成品半成品回去简单加工一下就行了。拿蒸馒头来说,很多农村人也都不自己和面蒸面头了。我就想,这对农村残疾人来说就是一个商机,可以培训他们搞面点加工,又好学,又好卖,很适合残疾人操作就业。另外培训的模式上我们也做了改变,就拿盲人按摩培训来说,以前都是大班培训,盲人基础有高有低,这样有些人“不够吃”,学艺不精。我们以就业为目标,改变了以往大班培训模式,改成小班培训,以实操为主,一个班不超过20人。
记者:这种模式效果怎么样?
续晋一:去年开始我们采取小班培训实验了一下,效果很好,一毕业就能就业,90%的学员都找到了工作。另外我们还采取一些间接的手段来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我们特教学校下面有个缝纫厂,里面有一些残疾人就业,我们联合教育部门希望把学校的校服、被褥、床单等交给这个企业,这样残疾人去就业才有保障,这就是通过扶持企业间接带动了残疾人就业。现在在这个企业就业的残疾人占员工比例60%以上,有20多人,收入至少两千元。
忻州伟业集团的董事长张喜伟(右)是忻州伟业集团的董事长,是忻州的残疾人扶贫“明星” 。
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一定会有效果的。
记者:前段时间,中国残联有一个关于各地扶贫经验的会议,听说忻州介绍的关于“一店三基地”的经验引起了不少关注。
续晋一:“一店三基地”是山西省残联的政策,对各地促进残疾人就业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落实这个政策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一店三基地”门槛比较高,忻州很多残疾人企业达不到要求,享受不了这个政策。为此我们出台了一个“一店三基地”的补充政策。针对那些达不到规模要求,但确实又想做事的残疾人和残疾人企业,比如两三个残疾人合伙做个小生意,或者一个残疾人牵头又吸纳了几个残疾人,规模不大,但实实在在在做,我们出台了一个扶持政策,叫“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办法”。
另外,创业的残疾人都会有担心,挣了是好事,但赔了怎么办?针对这种心理,我们进行支持,帮他起好步,资金有限,每年100万,每个人最多不超过4万块钱,每年帮扶三四十个残疾人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我们就是这样,小而短,短平快,虽然力度不大,但有了这些帮扶能够激发残疾人的创业冲动,他们的创业启动也相对容易些。
记者:聊了这么久,听得出来,您根据忻州经济发展水平和残疾人自身的情况设置培训内容,调整培训模式,再以灵活的形式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政策,看来您的扶贫思路适合忻州残疾人。
续晋一:说实话,我们的客观条件有限,要想跟上国家脱贫攻坚的步伐,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想一些实实在在具体的办法,帮一户,脱一户,最终达到不落一人。虽然现在和实际存在的需求相比我们做的还不够,但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一定会有效果的!
记者手记
去忻州之前,我先从侧面了解了一下续晋一理事长,知道他到残联之前做了很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当时想,既然有这么多年扶贫经验,到残联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还不驾轻就熟啊。因为有了这个“第一印象”我们访谈的重点也就围绕残疾人的脱贫致富工作了。没想到,跟续理事长聊起来的时候,他说,虽然有多年的扶贫经验,残疾人的脱贫工作并不像想象得那样轻松。
根据续理事长的说法,忻州属于深度贫困区,这是客观情况,再加上残疾人群体的内生动力比较弱,脱贫致富难度很大。但困难难不倒残联的“老扶贫”,他有很多方法,比如,将山西省“一店三基地”政策进行改良,推出了“低版本”的扶持政策,让那些达不到“门槛”要求的企业和个人也有机会享受扶持政策;再比如,通过联合政府其他部门,帮助相关企业“跑业务、拉单子”以保障在这个企业就业的残疾人能够有稳定的收入……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续理事长说,多年和困难群体打交道,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看到困难就想帮一把。因为这个“想帮一把”他才能想出各种帮扶的办法。在这里额外说一点,续理事长还主动加入了他们当地一个志愿者服务组织,成为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友,而这个服务队,现在也成了续理事长帮扶残疾人的左右手。试想,如果大家都对残疾人“想帮一把”那会是怎样美好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