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谢涵
湖南省邵阳市地处湘西南, 现有各类残疾人4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4%。是典型的“老、少、边、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全市已有8个县市进入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武陵山片区。邵阳市现有贫困残疾人28.6万,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21.5万,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46.54%,80 %以上分布在连片贫困山区。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临近,如何帮助这么多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如何使这一部分贫困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共奔小康?这已经成为邵阳市委市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近年来,邵阳市从“精准”二字入手,围绕找准着力点、选好中心点、确定支持点、开发帮扶点等“四点”,通过扶贫示范基地的带动、康复扶贫贷款的资金拉动,使当地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邵阳市的相关经验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的肯定。
实践一
找准着力点 推进部门联动
长期以来,邵阳市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主体没有得到政策全覆盖,存在着残疾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及政策引导、帮扶措施不力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探索了多种举措,最终通过调整思路、整合资源、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使工作措施得到了强化。
首先是出台政策,科学引导。邵阳市残联先后争取市政府印发了《邵阳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纲要》《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意见》,提出了60多项具体帮扶措施,其中包括: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政府扶贫规划,分解指标,量化考核,明确部门责任;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将农村贫困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扶贫规划同步实施,优先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残疾人创业;对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由县级财政每年投入5万元支持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建设;定期举办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班,由市、县(市、区)扶贫办承担培训经费,残联负责输送对象。
其次是聚力攻坚,形成合力。市残联先后会同组织部、商务局、文广新局、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基层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农家书屋残疾人就业项目”和“农村残疾人家庭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扶贫项目,积极开展“帮、包、带、扶”结对帮扶活动。工商部门为残疾人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并在从业经营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人社部门全程参与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及时为残疾人办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为残疾人免费开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实践二
选好中心点 发挥基地辐射
在各地助残扶贫过程中,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一直是各地普遍采用的方式。而对邵阳市来说,在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中,会重点围绕“中心点”来做文章。
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与“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结合,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与各级政府
确定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创办了一批集规模生产、就业安置、科技培训、辐射扶贫等于一体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以此为扶贫创业中心点,促进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带产业、市场带经营,探索和推广“连锁扶贫”等具有发展前景的农村残疾人扶贫模式。
以隆回县肢残人钱小红为例,邵阳市以钱小红在隆回县的山界种养合作社为基地,帮扶94 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百合种植和黄牛、牲猪养殖,从2012年到2016年,钱小红帮扶30万元支持残疾人罗晚化、周作成分别从事黄牛、牲猪养殖,达到100多头规模后,他们又带动周边31 户残疾人从事黄牛、牲猪养殖。肖柏乐,就是钱小红帮扶的残疾人百合种植经营户。经过5年帮扶,肖柏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百合王”。如今,肖柏乐又发展10余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百合种植和加工,给予包种子、包技术、包销路的“三包”帮扶,形成了以钱小红到肖柏乐, 再到其他帮扶户这样一条一个带动一批的“连锁扶贫”路径。目前,邵阳市在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中,建立了6个中心点,共辐射500 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扶贫创业。
实践三
确定支持点 落实扶持项目
在邵阳市出台的扶持残疾人扶贫创业政策中,明确要求残疾人扶贫创业支持点通过政府、残联给予扶持,由残疾人自行投资,以种、养、副、加工业为载体,扶持残疾人通过扶贫创业为手段,使其达到脱贫致富为目的的扶贫实体,同时要求支持点具有一定规模,从事种植业应达到50 亩以上;养殖业:渔类20亩以上;禽类10000羽以上;畜类200头以上,并有经济效益核算账簿,年利润5万元以上,直接安排残疾人就业5人以上,辐射带头残疾人10户以上。支持点对辐射户要进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受辐射的残疾人年收入能达到高于当地政府规定的脱贫指标,并认真做好扶贫服务活动记录,建档立卡。我们对支持点的帮扶途径主要是3条:第一是贷款贴息帮扶。如隆回县启动“助残创业贴息工程”,每年帮扶支持点扶贫创业贴息12 万元左右。至今该县已发放贴息款62 万元,对全县12个残疾人扶贫创业支持点予以帮扶。
第二是创业帮扶。如洞口县将重度肢残人张赫伦创办的洞口华屹化妆品有限公司确定为县残联重点支持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帮扶。邵阳市将北塔区原种场“宜园大棚蔬菜种植公司”确定为市残联残疾人扶贫创业支持点,已帮扶资金15万元,并对邵阳县、隆回县残联扶贫创业支持点分别支持30 万元,对邵东县云岭种养合作社支持5万元,扶持其发展。第三是项目帮扶。就是对已从事扶贫创业的残疾人通过项目扶持做大做强。如绥宁县残联为肢残人刘文忠争取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 万元,帮扶其发展精品水果业;新宁县残联通过争取将荣军残疾人养牛场列入县政府重点帮扶项目,给予了4万元资金扶持;邵阳县残联为金华残疾人生态环保种养场争取县能源局、县农开办、县扶贫办项目投资20多万元;隆回县残联为肢残人罗湘北争取县物价局项目资金5万元发展大棚蔬菜。
实践四
开发帮扶点 拓宽发展路径
在助残扶贫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残疾人因资金、技术短缺而未找到创业门路的,针对这种情况市残联通过争取财政、扶贫办等部门先垫资获得物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有条件实现脱贫。
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加大力度:其一,提高能力。将扶持残疾人发展纳入各地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中,根据贫困残疾人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开展“点单式”“订单式”培训,即残疾人要培训什么,就安排什么培训,做到“有求必应”。其二,直接帮扶。邵阳市各地逐村将贫困残疾人摸底登记造册,优先纳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户,每人每年由财政安排400元打卡到户。同时帮助有发展能力,但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残疾人提供生产资料,帮扶他们增产增收。据统计,邵阳市共帮扶残疾人创业达3000人次,帮扶资金500余万元。仅此一项,即可直接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200多元。其三,创业资助。如洞口县扶贫办安排4 万元帮扶8 户贫困残疾人发展柑橘生产;隆回县从每年的残保金中安排15万元,从县财政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作为“首创基金”,专项资助首次创业的残疾人。
(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残联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