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建设无障碍环境 推动残疾人就业——中国肢残人协会残疾人千企万人就业行动调研

2017-03-16 10:27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编者按:过去,每当人们谈到残疾人就业问题,基本上都会涉及到“培训、安置”等关键词,然而,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环境为残疾人就业带来的影响,中国肢协的这次调研重点分析了无障碍环境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让人耳目一新。

文_ 张昉

一、调研的目的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是残健共奔小康的基础工作。中国肢残人协会向残疾人企业家发出“千企万人行动”倡议书,号召参加清华大学残疾人企业家培训班的企业家学员,共同创造更多的残疾人稳定就业的机会,在2015 年完成安置万名残疾人就业工程,向社会展示残疾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肢残人协会“千企万人行动”,充分发挥主体协会作用,进一步顺应残疾人事业发展需求。中国肢协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浙江、湖北等地走访考察,对残疾人扶贫创业和残疾人创业者清华联谊会企业家学员创办的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开展调研工作。

QQ截图20170314144816.png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中国肢协与企业合作试点无障碍厂房。(图_ 肢协)

二、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需求问题,在本质上关系到社会文明进程等诸多问题。它实际上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融入主流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无障碍设施、设备是残疾人能否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据本次调研显示,目前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健全,其就业依旧面临着各种障碍和困难。具体问题如下:

(一)公共场所设施无障碍不健全

随着社会发展,就业趋势向集中就业、城市就业等方向发展,每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进行集中就业,但残疾人由于交通、住宿、生活等无障碍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不能从农村到城市中就业,以至于不能融入社会,不能充分分享社会成果。

(二)工作场所的无障碍不健全

由于无障碍环境理念还不能被社会大众所认知,绝大多数楼宇建筑、厂房、机械设备等工作环境未能实现无障碍。结果造成广大残疾人群体虽然可以接受相关工作培训,其能力也完全满足工作相关要求,胜任此项工作,却因为工作场地或操作设备无法实现无障碍环境而

不能从事此项工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作机会从眼前溜走。

(三)家庭居所的无障碍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办公和就业方式应运而生,依托互联网大平台的创业就业理念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让重度残疾人足不出户便能就业成为可能。但由于家庭居所的无障碍环境得不到有效地改善,特别是相应辅助器具的开发研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明显滞后于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导致一些重度残疾人无法顺畅地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作,从而失去了这样大好的就业机会。也许他们就此便错失改变自己生活命运的机会。

三、问题分析

(一)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存在误区

残疾人就业的根本还是理念的转变,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残疾人是弱者,需要照顾。这和当前社会的宣传导向是分不开的,人们过多地看到残疾人苦难的一面,而忽略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自强、自立、自信的身影。且由于社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尚在发展中,残疾人还不能自如地走出家门,在社会中展示自己,人们对残疾人的印象长期停滞。这个观念使得社会大众认为残疾人受到关照就可以了,就业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只有当社会大众意识到了残疾人就业的必然性,相关的意识和物质环境才会随之改善。

(二)企业决策者的理念有待改变

许多企业并未认清残疾人员工的优势,只是一味局限在眼前的短期投入,并未发现残疾人员工的优势。其实残疾人员工比普通员工更忠诚,普通员工在投入成本培训和熟悉业务后极易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残疾人员工不会随便变换工作,一方面是珍惜眼前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先期进行一些投入改善无障碍的工作环境,那从硬件环境上也制约了残疾人员工的离职,而且改造完的无障碍环境可以容纳更多的残疾人员工,使企业可以精简大量的培训成本,人力成本和企业忠诚度成本。

四、对策建议

随着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发展新指标,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中国肢残人协会作为中国残联的主体协会之一,积极配合残联工作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调研的情况,中国肢协总结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具体如下:

(一)宣传残疾人就业的优势,贯彻平等参与社会的理念,用优秀案例和相关政策使企业打消顾虑。

在我国《宪法》《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其他国家法规都对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作了相关规定,同时残疾人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应加大鼓励残疾人勇于体验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力度,尤其是让各级肢残人协会通过各类活动吸引残疾人加入其中,比如体验工作交通、购物、旅游、公益活动等一系类活动,建立典型案例体系,以身边榜样模式带动社会观念转变,让社会大众切实看到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加快转变社会意识。以政府、残联和协会为主导,在大型企业中试点残疾人集中就业模式,让广大企业和社会大众看到残疾人自立、自强、独立的具体社会形象。

向社会宣传残疾人在辅助器具和无障碍环境中可以独立生活、工作参与社会活动的正面形象,打消企业单位对残疾人的偏见和顾虑。

(二)加速完善社会无障碍环境体系

环境无障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硬件基础,是残疾人走出家门进行社会生活的先决条件。政府应更大力度地推进无障碍条例的实施,建立成体系的无障碍环境,而不是一个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单纯的场所无障碍就像是一座孤岛,场所内的无障碍环境再先进,但没有残疾人能够进入该场所也是枉然的。要建立起体系完整,各种交通工具无障碍的连接形成体系,高铁、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无障碍设施链接,残疾人出行感觉自如,无障碍标识也都设置在便于残疾人观看的地方,且很是醒目,容易发现。因此建立成体系的无障碍环境才是国家最终实现的目标。

(三)加快制定无障碍工业厂房的设计建筑标准

残疾人集中就业是对企业和残疾人都非常有利的举措。既可以节a省企业的成本投入,有可以使残疾人拥有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协助国家住建部加快制定无障碍工业厂房的设计标准是为残疾人就业奠定的坚实基础,是为社会文明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准可以让企业在设计建造之初就考虑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在建造建筑和设计布局时就考虑环境无障碍的理念,减少二次投入、成本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为企业雇佣残疾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推动建立制度与资金的服务保障

要建立社会无障碍的大环境离不开制度化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残疾人已经享受到相关政策补贴和实际优惠,比如家庭无障碍改造、无障碍出行优惠、代步车辆的相关优惠政策,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家庭还未享受到切实优惠的政策。许多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受高昂的相关费用,造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无形障碍。为保障残疾人无障碍服务制度的顺利开展,各地应当扩大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逐步学习发展较好省市的经验,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保证残疾人享受无障碍服务。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依然是个重点问题,虽然中国残联和中国肢协花费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远远不能达到共享社会开展成果的远大目标。残疾人就业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系中国肢残人协会干部)

上一篇:中国集善扶贫关节康复公益项目启动

下一篇: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