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对广州支持性就业工作的分析与建议

2017-03-16 10:19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_王炫力

支持性就业工作的理念来源于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相关法案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要求回到社会、参与生产线工作”。通常的做法是,由专业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帮助残疾人评估能力,根据其能力寻找合适的工作,然后带他去和雇主商谈,让雇主认识到他的特质,再请雇主协助在此工作上安置、训练残疾人。

2015年是广州市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试行工作的第一年。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一些开创性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实质性的效果。整个过程有残联就业服务机构、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属、社工机构和企业四方参与。其中智力残疾人是服务的主要对象,其他三个方面围绕如何为智力残疾人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就业环境而努力。但是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进行规范和调整,将有利于今后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支持性就业中所暴露的问题

1.智力残疾人方面

智力残疾人在整个支持性就业服务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如何为其提供适合、稳定、支持的劳动和生活环境来开展。因为智力残疾人在学习与适应环境方面比健全人更困难。在工作中,他周围的人很多时候会把他看成是成年的“孩子”,没有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智力残疾人在工作中,有的人会表现出生理方面的困惑,例如随意触碰异性的身体;在日常行为方面则缺乏控制力,不良习惯难以改变;对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建议不接受,屡教不改,甚至反抗。

2.智力残疾人家属方面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于智力残疾人家长来说除了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外,更是孩子终身的监护人。在支持性就业过程中,家长除了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家庭和生活上的支持外,更多的时候是以智力残疾人的?;ふ吆痛匀说男蜗蟪鱿帧?/p>

比如,在没有残联的支持性就业服务之前,家长会自行找到社工机构或残疾人服务机构,希望帮助找工作。现在有更多的家长知道公开就业的好处,也愿意让孩子去尝试,但却常常挑剔就业岗位,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工作能力问题。有些家长会对工作单位的地址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却并不能符合孩子的身体实际。

还有的残疾人家长不配合社工开展工作。企业跟社工反映残疾人在单位的一些问题,社工跟家长提出,希望家长配合对残疾人进行纠正。但家长就直接抱怨说他们没办法纠正。有个别家长拒绝跟社工见面,打电话也不接,让社工陷入两难的境地。

家长的这种行为,充分暴露出智力残疾人家长既希望孩子公开就业又怕孩子吃苦、吃亏的矛盾心理。

3.就业服务机构方面

因为支持性就业工作刚刚试行开展,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探索中进行。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在工作开展之初,并没有明确企业、社工、残疾人及家长在整个支持性就业过程中各自的角色、责任和义务。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对于社工机构如何开展支持性就业工作的要求不够细化、缺乏经验,使企业对于社工的工作造成误解,也使企业对支持性就业工作的操作模式缺乏了解。

4.残疾人服务机构/ 社工机构方面

虽然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在合同中明确了社工机构的服务总次数,但对于服务的频率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于社工上门服务总是感到很突然,认为机构的上门服务过于随意。

机构在支持性就业的服务过程中,虽然能够比较好的运用专业的手法为残疾人及家长、企业服务。遇到问题时,也能够比较及时的出现。但在具体处理问题的结果上,不一定能够让各方比较满意。就业辅导员针对智力残疾人以及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方法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此外,社工缺乏独立开发就业岗位的能力,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太了解,也制约着社工服务水平的提升。

5.企业方面

能够接纳智力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在观念上看已经对残疾人非常接纳,但其对智力残疾人的一些特点还不是非常了解。具体到企业雇员,并不是每个雇员都能接纳、包容智力残疾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有意或无意的言语、行为中会让智力残疾人感觉受到歧视。

二、推进支持性就业的几点建议

应当指出,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有公开就业意愿的智力残疾人都能够找到适合的岗位。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一方面取决于社工机构的服务质量,还有一方面取决于残疾人及其家庭与社会的融合度。在这个过程中,残联就业服务机构作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提供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规范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服务,制定相应的服务流程,此外,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要做好支持性就业工作离不开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因此,需要政府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尽快出台有利于智力残疾人就业的一些举措,如怎样推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岗位,如何对招收智力残疾人真正就业的岗位实行奖励等。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使用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明确企业使用残疾人可享受的优惠项目。这都有利于激励用人单位招用中轻度智力残疾人。

2.充足的服务经费保障

到目前为止,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工作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原本的工作范围不包括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服务。这项工作无法立项,工作经费缺乏保障,不利于支持性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服务,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持续的、优质的就业服务,更是需要充足的服务经费作为保障。

3.加强智力残疾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指导

纵观2015年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属在支持性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智力残疾人接受知识能力较弱的特点,如果能从学生进校学习起就加强相应的教育、辅导,例如,接受入校时进行简单的职业能力测评;选择适合其职业能力的专业进行学习;在校期间对智力残疾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持续的职业指导和教育;建立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最终,智力残疾学生的就业效果要远远好过离开校园后,走上就业岗位前去进行教育和纠正。

4.就业服务机构做好监督、协调工作

在支持性就业服务过程中,残联就业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就服机构)起着购买、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就服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支持性就业服务,明确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属、社工机构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依托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加强对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属的相关辅导和教育;在购买合同中明确社工机构的服务次数、频率;定期对社工机构上门进行督导;不定期对企业进行上门沟通,了解智力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以及社工机构的服务情况。

5.加强对支持性就业的宣传

残联除加大对企业按比例雇用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宣传外,应加大对已成功就业智力残疾人的典型个案的宣传。打消企业对雇用残疾人的顾虑,让企业充分了解到中轻度智力残疾人也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只要岗位合适,配合以稳定、包容的工作环境,智力残疾人也能正常就业。

6.社工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社工机构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是就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同时也是其他几方的联系者。除了为残疾人及其家属、企业提供专业的社工及心理辅导服务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加强岗位分析能力,要积极主动的走出去,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就近为服务对象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使智力残疾人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在为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社工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沟通,及时协调、处理企业与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属之间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7.企业应改变观念包容和接纳智力残疾人

企业招收智力残疾人就业往往是决策层做出的决定。具体到企业中的相关部门,未必人人都会包容和接纳智力残疾人。而作为与智力残疾人日常打交道的群体,部门的包容和接纳非常重要。企业除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教育健全员工如何与残疾人相处外,也应该在不增加企业运营和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对自身的一些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为智力残疾员工增加一位师傅,师傅帮助智力残疾员工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企业对师傅进行一定金额的补贴。对于招收智力残疾人比较多的企业,参考港台的实际做法,企业可增设自己的专职残疾人辅导员,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作者系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上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带来福音

下一篇:“我希望像邱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