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富(着白衫者)正在帮忙将做好的渔网装车运走。周道来摄
早晨6点,趁草上的露水还未蒸发,谭德富便赶着牛儿出栏了。他说,早上草儿新鲜,牛很快就能吃饱,中午过后天气太热,牛儿要休息才能长肉。
谭德富虽然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但养有12头牛、60多条狗、上千只鸡鸭和80多头猪。此外,他还经营着8亩鱼塘和一间渔网作坊,且打理得井井有条。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谭德富说得最多的是“坚持”“自信”四个字。
少年身残志坚勤奋拼搏
谭德富是广东省阳西县织镇谷围村人,今年54岁。12岁那年,他生了一场疾病,因无钱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导致左下肢终身残疾。原本活蹦乱跳的他,再也跳不起来了,最终因家庭贫穷没能读完小学。
由于身体残疾,村民们见到谭德富都投以怜悯的目光。谭德富从心里告诉自己:身体残疾,更加要做好自己,有一番出息。他克服身体残障,小小年纪就跟着生产队到地里干活,除肩挑背磨的活儿外,插秧、除草他样样在行。村民们看到谭德富踏实肯干,且不怕吃亏,都对他表示敬佩。
20岁那年,谭德富觉得在家务农很难改变生活,于是便外出打工,可是没想到许多工厂不招残疾人,他一度陷入了困境。后来经朋友介绍,谭德富在中山一个砖厂找到工作,老板对踏实肯干的他赏识有加,并推荐到一大砖厂学习制砖、烧砖技术。
经过3个月的学习实践,谭德富掌握技术后回到原砖厂上班,工资也从几百元涨到了近2000元??珊镁安怀ぃ┏У耐恋乇徽魇蘸?,他失去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当时有了孩子又没多少积蓄,考虑到要养家糊口,于是就决定回家发展养殖业?!碧返赂凰?。发展养殖业找到致富门路
回到家又是白手起家。2002年,谭德富发现溪头镇潮丰村有一片土地,水电都方便,又有鱼塘,是一个发展养殖业的好地方。于是将家中一些值钱的东西变卖,并向亲戚朋友借钱,最终筹集了5万元启动资金。
挖地、修路、建猪舍、购猪苗,养殖场很快就发展起来了。2005年,谭德富刚把长大的几十头猪卖掉,又购买一批猪苗,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养殖场居然遭遇了瘟疫,100多头猪和数百只鸡鸭全部死掉,损失了10来万元,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
此时,市、县两级残联的热心扶持,给了谭德富一家动力。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闲暇时间就学习各种养殖技术。天道酬勤,他们的养殖场再没有出现猪、鸡病死现象,而且经他所饲养的肉猪肉鸡质量好而且出栏快,短时间内就能送到市场。慢慢地,谭德富一家的收入多了,生活也好了起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台风“黑格比”来袭,再次给谭德富以沉重的打击,损失达8万多元。但无情的台风并没有将他击垮,没多久便恢复了生产。
最近几年,谭德富夫妇俩的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2011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8万元。去年底,谭德富还开设了一间渔网作坊,除去各项开支,每月可增收2000多元。
致富不忘本带动残疾人就业
谭德富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村民和亲友的钦佩,成为同村人学习效仿的榜样。富起来的谭德富,对和他有着同样处境的残疾人给予关心和帮助。
2011年,省残联为谭德富提供了3万元的帮扶资金,他自己另掏一部分,承包了养殖场后面一片40亩的空地,作为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
基地建成以来,很多残疾人都跑来向谭德富取经,阳西县残联每年也会组织一群残疾人前来参观、学习?!白约焊辉A怂淙桓咝耍芄唤约旱木榇诟嗟牟屑踩?,让他们也发家致富,是更大的快乐?!碧返赂凰担壳?,有四名残疾人常年在他的种养基地上班,还有十几位残疾人也常来做临工,特别是开设渔网作坊后,又吸收了多位残疾人就业。
记者近日在谭德富的种养基地看到,这里种满了木棉、秋枫、沉香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树下成群鸡鸭在觅食。“这里有2000棵风景树,每棵可卖上百元。”谭德富盘算着,明年卖掉后与大家分红,都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以前去一些工厂找工很难,只好回家务农?!蓖侵腥说某掠浪?,在谭德富的种植基地里上班,每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拿到800元,生活也比以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