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白帆)1月28日,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来自美国的志愿者施慧丽正在为即将开业的“无花果面包坊”外卖店做最后的准备。和普通面包店不同的是,“无花果面包坊”里销售的蛋糕、面包都出自市儿童福利院智障孩子之手。
这个公益项目是2009年市儿童福利院和英国磐石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针对市福利院16岁以上的大龄残疾青少年,通过技能培训,为无法进入社会的孤残青少年提供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当日,在市儿童福利院面包坊展示区摆放着一盒盒曲奇、抹茶饼干,提拉米苏蛋糕……
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吕洁说,在面包坊项目成立前,基金会出资4.5万元购买了烤箱、搅拌器、工作台等设备,并邀请外国特教志愿者共同参与,老师用简笔画画出烘焙制作每一个产品的过程,以这种图画的特殊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学习西点制作过程。
外国蛋糕师阿莱特每周都会来教授孩子们制作新产品,一直坚持了两年。
孙文雅是面包坊负责指导烘焙的老师,她从教室里拿出五本“沟通册”,每本都有几十页A4大小的纸,上面没有文字说明,只有一幅幅简笔画。第一幅图上画着一个孩子戴着帽子口罩,第二页,画着一个桶,上面写着“面粉”二字,桶上方画着三个量杯,意味着从桶里舀出三杯面粉……有的图甚至细致到香蕉皮下有一个垃圾桶,意味着制作后,要将香蕉皮扔进垃圾桶。
每种糕点的制作都有这样厚厚的一本烘焙步骤“沟通册”,现在已有近二十本了。
烘焙的过程,从配料、揉面、发酵、整形到烘烤,掌握整个过程对于智障孩子来说难度太大,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步骤。有的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完成揉面、挤袋等程序,能力稍弱的就做打鸡蛋、搅拌等程序,有的孩子对数字比较敏感,就负责称重。
经过五年的培训,真真从开始的沉默寡言不喜欢做蛋糕,到现在经常询问孙文雅,什么时候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出去工作,养活自己。还有一个孩子通过这里的技能培训,到志愿者阿莱特开的咖啡店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一家更大的餐厅工作。
英国磐石基金会工作人员李秀琴说,“无花果面包坊”外卖店的地点设在南湖南路旭东社区南湖二期旁的儿童福利中心,装修好后,孩子们在福利院制作的糕点将会运送到那里,店里的收银、服务工作也将让智障孩子参与其中,希望以这种庇护性工厂的形式,给智障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