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北湖区站7月21日讯(通讯员 黄信粼 梁俐佳 刘文路)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廖家洞村,有这样一位年近8旬的老人,4岁时因病双目失明,13岁时,靠着拆除已经编织好的“老旧”箩筐,自学摸索出了一套竹编技艺赖以为生。这位身残志坚的78岁耄耋老人叫肖化其。
一进门肖化其老人的家,记者看到,编制竹器用的竹子、竹条等材料随处可见。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几样像样的家具,地面却十分干净。肖化其老人说,4岁时,因生麻疹治疗无效后导致双目失明。新中国成立时,13岁的他,听说编制箩筐能挣钱,便不分日夜地学起了编制箩筐。
正常人只用两三天就能得到6毛钱的时候,肖化其则比别人多花了两三倍的时间,才得到他的第一桶金。起初,他只能靠摸着家里的箩筐、簸箕等竹器想象着编织情景,摸着各种各样的竹器,感觉他们的形状、支撑骨架和篾条编织的规律,然后靠双手摸索着编起来,经常编了拆,拆了再编,如此反复多遍。编织竹器要动刀动斧,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着实不易,他也因此把自己左手的中指砍断,留下多处伤疤。
“手与心相通”,这是肖化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编织起农具来,动作十分麻利。编织一担箩筐大概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除去材料等成本费,一担箩筐大概可以挣上30余元。
而他制作的竹器也经久耐用,颇受附近村民和做生意商家的青睐,很多时候都供不应求。他说,即便是时间再紧,都要保证农具的质量。
凭借这双巧手,肖化其老人在65年的编织生涯中,取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和理解,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将养子养大成人。目前,养子也已成婚,在南下务工。
肖化其老人虽然看不见,但他却依然对社会有着美好的憧憬。
【记者手记】
采访中,肖化其老人一直很从容乐观,身上散发着的,是一股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精神,是一种积极应对生活的不倒毅力。65年的编织生涯,一件件农家竹器在他的编织下,慢慢成型。如今,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替代品的方便与实惠,纯手工编织的竹器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而这位盲人老翁,却依然做着他的本职工作,毫不逊色。我们希望所有的残疾人朋友,都能像这位耄耋老人一样,坚强、快乐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