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走进胶南市汇宇纸塑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轰隆隆的机器在几个车间内作响,几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看得出来,这个企业的生产状况良好。然而,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是一家社会福利企业,员工中很大一部分是残疾人。
公司负责人张维强告诉记者:“我们企业是2000年成立,到2002年成为社会福利企业,当前全厂有员工310多人,其中残疾人员工有126名,可以说,我们企业的员工主力正是残疾人。”
作为一家社会福利企业,汇宇纸塑制品有限公司在招收残疾人员工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张维强介绍说:“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电子产品的内衬包装,其中80%是供应苹果公司,每招收一个残疾人,我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合适岗位。”
为保障残疾人的正常就业和生活,该公司还经??瓜装幕疃?组织残疾人参加文体活动,并提高残疾人员工的福利待遇。张维强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内衬包装比较轻,适合聋哑人甚至轻度肢体残疾的员工,包括碎浆、模具成型、烘干、整形等几个环节,残疾人绝对干的来,而他们的平均收入也在2500元到3000元之间,说来你也不信,我们一个聋哑员工拿着全厂最高的工资。”
在公司的车间内,记者也见到了这位聋哑人,张维强介绍说:“你看,这么大噪音的环境,普通人肯定受不了,但聋哑人平时的劣势反而在这里成为了优势,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精力更容易集中,效率也更高。”
据介绍,胶南市目前有像汇宇纸塑制品有限公司这样的社会福利企业26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50多人;依法推行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1645名。
自主创业现生机
在胶南市,除了进企业工作的残疾人员工外,还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型。
1970年出生的于睿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一岁多时,于睿由于高烧致高度残疾,现在只有5岁孩童般的身材,只能坐在轮椅里??伤孕∩聿兄炯?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靠自学读完大学3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于睿告诉记者:“最早,我曾经靠卖对联、篆刻为生,17岁时,第一次靠给人刻章赚了2.5元钱,回家后激动地抱着妈妈的肩膀掉眼泪。10年前又卖家具,开了家具店,后来还被人骗了。这时候我开始研究海参,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让人们吃放心海参,因为我的体质不好,有人推荐我吃海参,但是我发现市场上的海参参差不齐,于是我就从中看到了商机。”
目前,于睿经营的红房子海参专卖店已开了4家分店,“红房子”牌海参也成为当地海参的品牌,目前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00万元。
早在2008年,胶南市残联就根据盲人的特点,鼓励支持盲人按摩机构的发展,包括免费送盲人到专业机构学习按摩技术和师傅带徒弟两种方式,现已扶持建立20家盲人按摩机构,目前,胶南市正在探索建立“盲人按摩一条街”的新路子,让更多的盲人实现自主创业。
多途径探索
胶南市共有残疾人约4.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6%。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有2.83万。残疾人如何就业就成为了一个很现实又很急迫的问题。
胶南市残联副理事长刘武先告诉记者:“残疾人往往自尊心很强,在接受社会救助的同时,他们也有就业的强烈愿望。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行了福利企业集中安置与分散按比例安置为主、个体扶持与扶贫基地安置为辅、征缴残保金为促的残疾人就业体系。”
从2007年开始,该市残联参与长江高科技助残项目,培养高层次残疾人就业人才,当时培训了110名;2011年,又与胶南市绿泽美术学院达成了协议,帮助那些聋哑、肢残的残疾人进入美术学校学习,成立了“志强班”,有这个意愿的残疾人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每个月给予1500元的救助补贴,还免住宿费和培训费,培训合格后还可以进入绿泽画院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50多位残疾画工。(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张海铎 曾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