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银针、一卷卷麻布,他在缝纫机上绣出生命破茧之路。
8岁时的一场高烧,让此路恒下肢重度残疾。为了能自食其力,1997年,他开始在家制作傈僳族服饰并销售。从家庭作坊起步,开启了民族传统服饰产业之路。
2013年,他成立残疾人扶贫基地,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帮扶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他所创建的非遗工坊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全国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经过20余年深耕,“自力民族服饰”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250余户家庭年均增收超3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此路恒,这位傈僳族工匠,让人们看到非遗助残不仅是美与爱的交融,更是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素材来源:网络综合 剪辑:郝一铭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